3月1日起,2021年度个税汇算正式开始,个税再度迎来多退少补。大家纷纷晒出自己的退款金额,有人退了几百、几千元、甚至上万元。但也有网友一顿操作猛如虎,结果发现自己要补税1万元~为什么有的人可以退税,有的人却要补税?
对于前者,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办公厅关于呼和浩特市昌隆食品有限公司有关涉税行为定性问题的复函》,税务机关在实施检查前纳税人自我纠正属补报补缴少缴的税款,不能证明纳税人存在主观的偷税故意,而税收征管法的偷税具备主观故意、客观手段和行为后果。
1日,2022年度个税汇算正式开始。在社交媒体上,有人秀出4万元的退税记录,有人贴出几千元的补税单。你的个税“盲盒”,开启后是补税还是退税?出现这种情况,原因又是什么呢?申报方式不同差别大1日上午,市民张先生满心欢喜地打开了手机个税APP。
2022年度个税综合所得汇算清缴已经于2023年3月1日正式开始,有不少人已经满怀喜悦迫不及待的晒出了自己的退税金额,目前我们看到的最高的有4万多,个税汇算也被一些人形象地称为“3月份的第一份快乐从退税开始”。那么,问题来了:个税综合所得汇算清缴,为什么有的人能退税好几万,而有的人却需要补税好几千?
今年以来,多家A股上市公司遭遇“补税”问题,从博汇股份的停产公告到维维股份子公司多年前税款追缴,再到顺灏股份、北大医药、藏格矿业、华林证券等公司的补缴税款公告,这些公司最高补缴金额高达4.8亿元,且均对公司业绩产生影响。
中新经纬4月11日电 (付健青 张澍楠)藏格矿业的重要子公司又被查了,这次要补缴各种税费和滞纳金近4.8亿元。影响今年损益超2亿元10日晚,藏格矿业公告,全资子公司格尔木藏格钾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藏格钾肥”)于4月9日收到国家税务总局格尔木市税务局下发的《税务事项通知书》。
被网友们简称为“个税申报”的“2023年度个人所得税综合所得汇算清缴”已于3月1日启动,社交平台上出现了大量“已经拿到退税”的帖子,更有部分博主发帖表示“可以帮忙退税”甚至“变补税为退税”。上海辟谣平台调查发现,“专业退税”或“帮你退税”不完全可信,一些陷阱暗藏其中。
戳视频,看详情↓↓收到提醒短信别忽略,请尽快登录个人所得税APP核对相关数据,切实维护好个人权益。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规定,居民个人取得综合所得,按年计算个人所得税,扣缴义务人按月或按次预扣预缴税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