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人:盛仁永,男,93岁,志愿军24军74师220团2营6连机枪手,1951年8月赴朝参战1950年,我还是一个20岁的后生,为了响应国家号召,在父母的支持下主动报名参军。还记得当时征兵审核员问我:“你当兵不怕死吗?”我说:“当兵不怕死,怕死就不当兵!”就这样,我顺利地入伍了。
“这怎么行!实在对不起牺牲的同胞们!”上甘岭战役炮火连天,8连4班面临险境。眼见敌人即将压境,班长李保成站了出来,说出了一个令众人惊讶的方法。许多战士坚决不同意这个办法。却没想到这个方法实施后,8连4班的战士无一人受伤。这个办法到底是什么?
众所周知,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的情况可谓是百废待兴、一穷二白,国家的方方面面都需要重新开始建设。但是,就是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下,美军却突然介入朝鲜战争,以“联合国军”的名号伙同韩国攻打朝鲜,一时间,北朝鲜在战场上节节败退,急忙求救友邻中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上,在受阅的空降兵战车方队里,有一面布满381个弹孔的战旗,伴随着官兵和战车一起通过天安门广场。尽管断水断粮14天,8连官兵仍始终坚守阵地,以伤亡254人的代价,歼敌1760余人。
导语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中国向朝鲜派遣了以志愿军为主的援军,共同抵抗近邻朝鲜的越南侵略。在1950年至1953年间,持续了整整三年的时间,抗美援朝一共经过了五次战役,一共进行了63次大战役。其中有五次大战役都是关乎志愿军生死存亡的战役。
1952年11月1日,位于朝鲜上甘岭的志愿军战士已经在此与联合国军鏖战了将近二十天。上甘岭地区并不大,整个战场只有3.7平方公里,是志愿军15军的两个连的驻地。虽然是个“小战场”,但是上甘岭的地理位置却异常重要,它牢牢的卡在了联合国军的咽喉位置,一直都是美国人心中的一根肉刺。
抗美援朝是新中国的立国之战,在艰苦的战争环境中涌现出了一批英雄人物,他们不怕牺牲,奋勇杀敌,为夺取最后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而这些有突出战斗贡献的英雄们纷纷被授予战斗英雄的称号,能从战场上立功而且活下来,可以说他们才是真正的战神。
今天是上甘岭战役爆发70周年。上甘岭战役是抗美援朝期间一场非常重要的战役,从1952年10月14日至11月25日,共历时四十三天,双方在面积仅3.7平方公里的两个高地进行了激烈的争夺,投入的兵力、兵器逐步增加,又由战斗发展为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