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南昌3月21日电(记者彭菁)“3秒入睡、10分钟深眠……”从微电流仪器到脑电波音律,如今市场上五花八门的助眠“神器”层出不穷,凭借“安抚异常脑电波”“一喷秒睡”等玄乎其玄的口号在广大消费者中割了一波又一波韭菜。网红助眠“神器”到底是真科技还是智商税?其中又有哪些陷阱呢?
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刚刚过去的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很多关于睡眠的话题引发热议。对于都市里的许多年轻人来说,“一边熬夜,一边养生”似乎已经成了一种新的生活状态。随着养生需求的年轻化,一个规模庞大的产业盯上了这些“睡不着”和“不睡觉”的年轻人。
极目新闻记者 廖仕祺通讯员 马遥遥 周珊绘图 刘阳对于小朋友来说,伴随入睡的是甜甜的摇篮曲或睡前故事,而对于一部分成年人而言,入睡前必备的三件套则是眼罩、褪黑素和助眠APP。为了拥有一个好觉,一些睡眠困难的人不惜重金购买各种助眠设备。
“我已经换了四五个枕头了,就想睡个安稳觉。”王燕尝试了不少助眠产品,包括安睡枕、褪黑素等,“对我来说都没有用。”目前,市面上的助眠产品十分丰富,尤其是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市场的变化,通过科技手段助眠的方式越来越多。
失眠是一件令人痛苦的事情。当我们辛苦了整整一天后,本来想在柔软的床上做一个美美的梦,好好放松放松身体,可闭上眼睛却怎么也睡不着。于是,各种各样的助眠招数应运而生。耳塞、眼罩、泡脚、精油......甚至还有商家推出睡眠软糖、睡眠喷雾等产品,声称“只要喷一下,五分钟就睡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