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民间艺术,各个地区的年画自然各有特色,桃花坞木版年画就以刻绘精美、色彩绚丽著称,广受百姓喜爱,不仅畅销江南各地,甚至销售海外华侨聚居地,至今仍具影响力。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是在雕版印刷基础上产生的,主要包括绘稿、刻板、印刷、开相四道工序。
春到桃花坞,一枝“东方古艺之花”跨越沧桑,经久绽放。今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亲手体验桃花坞木刻年画印刷,让这一中华艺术瑰宝再次受到世界瞩目。桃花坞木刻年画是我国著名民间年画之一,因产于苏州桃花坞而得名。
“无画不年”,是老苏州人非常熟悉的一句话。这里的“画”就是指桃花坞木版年画,它是当地不可或缺的年俗元素。2024年春节成功申遗,桃花坞木版年画也是助力之一。在浙江海宁的下沙奥莱美术馆,目前正举办“琳琅萃珍——唐宋元明清典籍特展”,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是其中独特的一章。
12月4日,在巴拉圭首都亚松森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上,中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项目成功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至此,中国共有44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居世界第一。
《人民日报》2025年01月30日 第 06 版 版面截图原题:中国四大年画的特点(延伸阅读)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天津西青区杨柳青镇因漕运而兴。据天津西青区档案馆文史专家杨鸣起介绍,杨柳青年画的特点主要有两个:一是绘制工艺复杂。
桃花坞木版年画是苏州地区极具代表性的民间手工艺之一,2006年5月20日,该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提起桃花坞木版年画,让人最为印象深刻的非这幅圆滚滚、红艳艳的“一团和气”莫属。
日前,“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桃花坞木版年画”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作为子项赫然在列。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与天津杨柳青年画并称“南桃北杨”,是我国三大年画之一。
年画作为春节的象征,以独特的艺术形式承载着深厚的中华民族情感与中华文化内涵。日前,展览“年画里的中国”在新疆喀什地区博物馆开幕,通过展出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山东杨家埠、广东佛山4地遴选出的81幅年画作品,引领观众回望春节传统习俗,品味传统节日所凝聚的文化底蕴。
【来源:水韵江苏 有你会更美】前不久“春节”申遗成功,苏州的桃花坞木版年画包含其中,承载着江南文化隽永之美的这项传统技艺,有哪些独特魅力?春日桃花如轻云️(图1)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在全国各流派年画里独树一帜,与天津杨柳青年画并称“南桃北柳”。
当岁末年初的钟声悠扬响起,新春的气息拂过江南,苏州缓缓铺开了一幅幅喜庆祥和的年画。作为历史文化名城,苏州不仅很好地保留了传统,还孕育了属于自己的过年民俗。桃花坞里画新年苏州有句老话叫“无画不年”,桃花坞木版年画便是当地不可或缺的年俗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