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25年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TLAC达标期限的临近,五大行正在积极采取措施以满足监管要求。发行TLAC非资本债券是银行达到TLAC要求的主要途径。目前,建行、农行已率先完成了2024年TLAC非资本债券的发行任务。
本报记者 张漫游 北京报道我国首单总损失吸收能力(TLAC)债券落地。5月15日,工商银行(601398.SH)率先发行2024年总损失吸收能力(TLAC)非资本债券(第一期),成为TLAC非资本债券首单。同时,中国银行(601988.
国内首单TLAC(总损失吸收能力)非资本债券成功落地。5月15日,工商银行在银行间市场成功发行400亿元TLAC非资本债,其中3+1年期发行规模为300亿元,发行利率2.25%;5+1年期发行规模为100亿元,发行利率2.35%。
21世纪经济报道 见习记者 林秋彤 北京报道今日,建行发布了2024年总损失吸收能力非资本债券(第一期)发行公告(简称“TLAC非资本债”),将于8月8日至8月12日发布共两个品种、规模为300亿元人民币的TLAC债券。
本周,总损失吸收能力非资本债务工具(TLAC债)发行即将开闸。据贝壳财经记者获悉,工商银行即将在5月15日发行首笔TLAC债,中国银行则将在5月16日发行首笔TLAC债,这两笔债券发行规模均为300亿元。
来源:经济参考报近期,银行资本补充节奏持续加快。仅二季度以来,18家银行所发行的二级资本债及永续债(含拟发行)规模合计超过3147.5亿元,其中单月新发行的二级资本债呈逐月增加趋势。同时,国内首单总损失吸收能力(TLAC)债券日前发行落地,工商银行拔得头筹。
5月13日,中国银行发布公告称,经金融监管总局《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关于中国银行发行总损失吸收能力非资本债务工具的批复》和《中国人民银行准予行政许可决定书》核准,中国银行将于5月16日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2024年总损失吸收能力非资本债券。
中国工商银行不久前在银行间市场成功发行首单400亿元“总损失吸收能力(TLAC)非资本债券”,3+1年期发行规模为300亿元,发行利率为2.25%,5+1年期发行规模为100亿元,发行利率为2.35%。
除了交通银行的考核时间在2027年以外,留给其他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的“交卷时间”仅剩不足七个月…我国首只TLAC非资本债券即将面世,近日,工商银行披露了《2024年总损失吸收能力非资本债券》发行计划,募集资金用于提升总损失吸收能力。
继中国工商银行和中国银行之后,近日,中国农业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获金融监管总局批复同意发行总损失吸收能力非资本债务工具。根据批复,农行和建行均获批发行500亿元人民币或等值外币总损失吸收能力非资本债务工具。
证券时报记者 谢忠翔2024年以来,商业银行持续加快资本补充节奏,通过发行二级资本债、永续债(下称“二永债”)或进行增资扩股等外源性方式补充资本,以满足监管要求和提升自身业务经营能力。证券时报记者据公开数据梳理,今年前11个月,各类银行发行“二永债”规模已超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