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强国新征程·建设海洋强国】光明日报记者 颜维琦6月13日,上海教育系统第二届劳模创新论坛在上海教育会堂举行。“海洋是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海上大型绞吸疏浚装备却因其技术含量高,核心技术长期被国外封锁。
2月4日,闵行区人民政府与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二六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三方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推动重点项目落地、开展战略研究,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中新网上海6月5日电 (记者 许婧)2024年高考在即,上海交通大学5日发布多项重磅本科招生利好政策,其中包括零门槛全面开放转专业,新增试点班和双学位项目等。校方表示,2024年将继续升级打造“SJTU+X”本科招生培养模式,让每一位学生都更加优秀。
2月7日,上海交通大学官方微博号接连发了两条微博悼念校友黄旭华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官方微博发文称:沉痛悼念,深切缅怀,黄旭华学长,一路走好!交大学子将牢记您的嘱托,“此生属于祖国,无怨无悔”。之后,该官方微博又发布了黄老在交大建校120周年纪念大会上发言的视频。
极目新闻记者 张奇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第一代核潜艇工程总设计师黄旭华同志,2025年2月6日在湖北武汉逝世,享年99岁。2月9日,在黄旭华母校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木兰船建大楼内,前来献花吊唁的有该校不同学院的师生,也有社会各界人士。
中新社上海2月8日电 题:上海交大师生追思校友黄旭华院士中新社记者 许婧 康玉湛2025年2月6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黄旭华与世长辞,消息传来,母校上海交通大学师生第一时间发起追思活动,深切缅怀黄旭华学长。
来源:【中国教育报】本报讯(记者 任朝霞)日前,记者从上海交通大学获悉,该校今年首次将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作为新增专业纳入强基计划,并将在2024年首次招生。恰逢中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黄旭华院士百岁寿辰,这一新增的强基专业定名“旭华班”。
中新社上海7月9日电 (记者 许婧)记者9日获悉,由上海交通大学自主研制的深海重载作业采矿车工程样机“开拓二号”日前完成海试,海试水深首次突破4000米,最深达到4102.8米。这是中国国内深海重载作业采矿车首次在4000米深海海底开展深海矿产资源试开采试验。
人民网上海7月9日电 (记者王文娟)着底4102.8米,取回深海多金属结壳与结核,近日,由上海交通大学自主研制的深海重载作业采矿车工程样机“开拓二号”,在完成深海试验航次后,搭乘“向阳红03”号科考船返回厦门,海试取得成功。
俞佳一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烨捷着底4102.8米,成功取回深海多金属结壳与结核——近日,由上海交通大学自主研制的深海重载作业采矿车工程样机“开拓二号”,在成功完成深海试验航次后,搭乘“向阳红03”号科考船返回厦门,海试取得成功。
5次探采,首次突破4000米深海作业深度,6项技术打破国际垄断,攻克一系列世界前沿技术难题。近日,由上海交通大学自主研制的深海重载作业采矿车工程样机“开拓二号”,在成功完成深海试验航次后,搭乘“向阳红03”号科考船顺利返回厦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