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丰富学生疫情居家时期的学习和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文物保护意识,西安高新区第六初级中学历史组教师带领初一年级学生在疫情期间,完成了一项“与众不同”的历史作业。
5月12日到15日,2023山东工艺美术博览会暨“山东手造”精品展在济南舜耕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本次展会上,临沭柳编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杨进邦带来了一组柳编《仿汉代文物陶器》作品,用柳编技艺去仿真还原临沭地区出土的陶鬹、陶罐、双耳罐、陶鼎、龙山高柄杯等文物。
说起古董行业,大家可能第一个想到的词就是鱼龙混杂,它需要一个人有很渊博的知识储备,才能在这个行业中混得风生水起。不过就算你有很强的知识储备,也可能因偶尔看走了眼,最后倾家荡产,这都是由于市场上假古董的存在。
滨州日报/滨州网滨城讯 为贯彻落实全面提升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近日,滨城区第六中学七年级举行了第二届历史文物仿制活动。此次活动,旨在提高学生历史文化意识,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增强文物保护意识,促进团队合作能力,拓宽学生视野。
澎湃新闻驻中共一大会址报道组记者 邹娟【编者按】2017年10月31日,党的十九大闭幕仅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集体瞻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浙江嘉兴南湖红船,在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中引起热烈反响。
【来源:长沙教育】人面鱼纹陶盆、司母戊鼎、编钟、越王勾践剑、素纱襌衣……11月4日,长沙市泉塘中学七年级历史模型作品优秀作品展正在学校综合楼一楼校史大厅内如火如荼进行。各种惟妙惟肖、琳琅满目、带有厚重沧桑感的历史文物模型,吸引同学们纷纷驻足。
潍坊日报社潍坊融媒讯 陶器是新石器时代文化的重要载体。今年64岁的王雍阁,自幼受家庭熏陶,痴迷中国历史文化,倾心古陶器文物修复工作。自2009年以来,王雍阁奔波于近百家博物馆,经过“土与火”的淬炼,于近日仿制完成123件国宝级陶器。
继上次国庆小长假实践作业“我给文物画张像”之后,同学们热情高涨、反响强烈,这次七年级历史备课组又有新“创意”了。这学期渭南初级中学七年级历史备课组举办了特色学科活动——“文物无声,历史有声”系列活动,这次的系列二主题活动——我在学校“造”文物又带给我们什么样的惊喜呢?
记者5月18日从湖南博物院获悉,湖南博物院联合南京云锦研究所,历时两年多成功完成了印花敷彩纱直裾丝绵袍的仿制工作,这是2000多年前,西汉辛追夫人衣柜中的“时髦单品”。印花敷彩纱直裾丝绵袍出土于马王堆一号汉墓,是辛追夫人生前最喜爱的服饰之一。
本文节选自新近出版的《三代遗风——古代中国物质文化中的复古》,《澎湃新闻·古代艺术》经授权刊发。参观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游客,或许会发现园区中有两件看似古老的青铜器,一为三足圆鼎,一为四足方鼎。方鼎铸造于1992 年,模仿典型的西周青铜器,腹部有鸟纹与突起的乳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