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在彩云之南,各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特色鲜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开幕式上,由李怀秀、李怀福姐弟领唱的原生态彝族海菜腔《金鸟银鸟飞起来》,向中外嘉宾展示了云南民族音乐的“活化石”,奏响了生态人文互通共融的幸福乐章,也赢得了世界的掌声和关注。
李怀秀是国家一级演员,彝族海菜腔传承人、传唱人。她出生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石屏县,从小接触家乡的海菜腔、烟盒舞文化。海菜腔是发源于石屏县异龙湖畔彝族村落的原生态民歌,以异龙湖中一种称为“海菜”的水生植物命名。
龙跃增岁,非遗添香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文化和旅游部联合摄制央视综合频道(CCTV-1)制作的《非遗里的中国》新春年度盛典于2月12日20点档在央视综合频道(CCTV-1)如约播出《非遗里的中国》第一季开播以来取得积极热烈的传播效果和社会反响。
12月15日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献礼演出《澳门2049》在澳门开演演出以新颖的方式展示中国非遗为澳门演艺注入新活力图为首演现场剧照在《澳门2049》“彝声·海洋”节目中石屏彝族歌手张亚茜(尼三红)、欧文林(小彝歌)用悠远轻扬的歌声让石屏非遗海菜腔再次站上国际舞台为观众带来石屏异龙
近日,由上海东方出版中心出版了王诗莹的新书《石屏彝族 海菜腔、烟盒舞研究》。该书以文化人类学的理论方法为依托,分析吃火草烟组织规则与彝族的亲属制度、婚恋习俗之间隐性的内在关联。彝族是中国的古老民族之一,分布于祖国的西南地区,其支系繁多,多居住在山区或半山区。
施万恒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滕芸):中国的少数民族向来以能歌善舞著称,彝族人更是将歌舞文化与自己的生活紧密地融合在一起。在中国的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流传着一种独具特色的歌舞表现形式:彝族烟盒舞和海菜腔,这里的彝族人用这种歌舞形式传递情感,赞美生活,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
“党的二十大精神指航向,各行各业齐飞跃;党的政策最英明,各族人民多团结……”近日,在石屏县龙朋镇桃园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内,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施万恒和村民们围坐在一起,逐句带领村民学唱他编写的海菜腔,歌声激昂嘹亮,入耳入心。
COP15第二阶段会议正在加拿大蒙特利尔举行。在开幕式上,来自云南省红河州的李怀秀、李怀福姐弟唱响石屏彝族海菜腔《金鸟银鸟飞起来》等歌曲,因其悦耳的唱腔、宽广的音域及原生态内容引发关注。亮相蒙特利尔的海菜腔,有什么来头?新华社记者带您到云南省石屏县,了解这种特别的音乐。
在资源传承上打基础,在人才保障上强支撑,在政策发力上助拓展,由此,才能让更多“海菜腔”出新出彩,才能让一个个非遗瑰宝更好“火”起来,频频唱响在世界的舞台上。蒙特利尔当地时间12月6日晚,李怀秀、李怀福在COP15主席国招待会上演唱海菜腔。
“什么鸟儿飞起来?吉祥的鸟儿飞起来,飞到什么地方落?飞到银山落……”走进石屏县李怀秀李怀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悠悠歌声回荡着,时而高亢激昂,时而婉转悠扬。“来石屏,有三件事一定要做——吃烧豆腐、看烟盒舞、听海菜腔。
2022年12月7日至19日,COP15第二阶段会议于加拿大蒙特利尔举行。作为COP15原承办单位,云南专门组织代表团参加该阶段的会议,并将众多的“云南元素”带到了会场,彝族海菜腔就是其中尤为亮眼的一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