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对机器人感兴趣的小朋友前来体验“密室逃脱”游戏。 新文化网 史磊 摄大雄把机器猫带到了班级,引起了同学们的围观,老师一气之下没收了机器猫,并把它锁到了一间密室中。怎样把它解救出来呢?这是校园版“密室逃脱”游戏的任务。
受访专家:国家儿童医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精神心理科副主任医师 闫春梅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欧阳云霜“夜巡”“鬼铺”“神秘事件”“幽灵船”……当记者打开各购票平台搜索“密室逃脱”关键词时,跳出来的恐怖、血腥、阴暗海报广告直冲眼球。
密室中为玩家留下的线索大门紧闭的“密室”里,散落着凌乱的扑克牌和碎酒瓶,翻得乱七八糟的家具和书籍,若干个需要解析密码的保险箱,昏黄的灯光和奇幻的音乐……暑期,学生群体成为了“密室逃脱”游戏的重要受众。参加益智类体验游戏,不仅让学生亲身感受了密室的惊险,同时也开拓了他们的思维。
密闭的空间、逼真的场景、待解的谜团,充斥着恐怖、悬疑元素的网红游戏——密室逃脱,近年来吸引了不少年轻玩家。但当人们沉溺在这种"精神蹦极"的快感之下时,却忽略了潜藏其中的危险。南宁一名12岁的男孩一度被吓进医院。
【案情】近年来,密室逃脱类新兴沉浸式实景游戏市场火热,其凭借益智性、挑战性、互动性等特点,受到一些青少年喜爱。然而,在游戏过程中,一旦参与者发生意外,应当由谁担责呢?日前,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审结了一起未成年人参加密室逃脱意外受伤引发的侵权责任纠纷案件。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让青年发扬并继承伟大艰苦奋斗精神,深化青年对发扬红色精神的责任及信心,5月,重庆移通学院北山书院开展“红岩主题月系列活动之全新视角下的密室选择”,以“密室逃脱”的方式,依托红色资源、红色实践教育培育基地,将红色记忆与情景再现、益智闯关相结合,生动呈现红岩革命人物生平历史故事,沉浸式带领20余名青年体验红岩精神内涵,将红色火种传播进青年心中。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密室逃脱作为新兴娱乐产业,正在快速发展,不同主题和种类的密室也越来越多。很多人为了追求刺激,选择体验恐怖主题的密室,其中也有不少未成年的消费者参与游戏。如果在游戏过程中受伤,玩家和商家分别应该承担怎样的责任呢?
近年来,随着综艺节目、影视IP的带动,密室逃脱逐渐走入大众视野,也日渐成为年轻人放松娱乐的休闲宝地,据美团研究院发布《2019年中国密室行业消费洞察报告》显示,2019年全年美团平台密室线上订单交易额将突破13亿元,比2018年增长169%,其中,20岁到35岁的年轻人是密室行业的主要用户,占密室玩家的83.9%。
2023年7月1日,16岁的林同学与三位同伴到广东某剧本娱乐活动有限公司进行密室逃脱项目娱乐消费。由于游戏带有恐怖元素,林同学在游戏过程中不小心撞到墙上受伤,导致右眉弓挫裂伤、全身多处皮肤挫伤、脑震荡。事后,双方未能就赔偿达成一致意见,林同学及其监护人遂诉至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