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0日,近百米长的板凳龙游走于福州市永泰县同安镇坂头村崇古庄内外。椽板龙也叫板凳龙,起源于清朝康熙年间,乾隆时期达鼎盛,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传说当地村民为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乡间组织舞龙,每家每户自发捐赠一条板凳连接成龙,故称板凳龙。
2月1日,窈口村女子板龙队在湖源乡的龙鳞坝碇步桥上进行舞龙表演。 当日是农历正月十一,在梅花锣鼓的伴奏下,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湖源乡窈口村女子板龙队举起由50余张板凳连起来的百米板龙舞动起来,拉开了湖源乡新春系列迎元宵活动的序幕。
元宵节是中国春节年俗中最后一个重要节令,是中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之一,它象征着农历新年庆祝活动的延续与高潮,也是家人团圆、情感交融的美好时刻。而猜灯谜、舞龙灯则是元宵节常见的民俗活动。有诗云:龙灯飞舞闹元宵,矫若游龙入云霄。锣鼓喧天震四野,小伙们儿志气高。
2月1日,在梅花锣鼓的伴奏下,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湖源乡窈口村女子板龙队的百米板龙舞动起来,拉开了湖源乡新春系列迎元宵活动的序幕。湖源乡窈口村女子板龙有200多年的历史,寄托百姓对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望。
来源:人民网-江西频道彭泽县博物馆举行猜灯谜活动。袁昕摄彭泽县博物馆举行猜灯谜活动。袁昕摄彭泽县博物馆举行猜灯谜活动。袁昕摄彭泽县博物馆举行猜灯谜活动。袁昕摄彭泽县博物馆举行猜灯谜活动。袁昕摄彭泽县博物馆举行猜灯谜活动。袁昕摄彭泽县博物馆举行猜灯谜活动。
来源:【江西日报-江西新闻客户端】1月31日晚,横峰县龙门畈乡钱家村村民合力舞起一条110米长的巨型板龙,热闹非凡。舞龙灯是当地过春节的传统习俗,元宵节来临之际,村民们舞起龙灯,喜迎佳节。 通讯员 薛南摄本文来自【江西日报-江西新闻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
12月4日,春节被列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项目,至此中国已经有44个项目列入了这个名录(名册),总数世界第一。杭州萧山河上镇的河上龙灯盛会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了,2014年入选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图为彭泽县浩山乡正在举行板龙游街的民俗活动。高铭 摄图为彭泽县浩山乡正在举行板龙游街的民俗活动。高铭 摄图为彭泽县浩山乡正在举行板龙游街的民俗活动。高铭 摄图为彭泽县浩山乡正在举行板龙游街的民俗活动。袁昕 摄图为彭泽县浩山乡正在举行板龙游街的民俗活动。
央视网消息:这几天,在广东省河源市东源县,一场传承了五百多年的民俗活动——“追龙”在元宵节前盛大举行。数万名村民游客手持火把跟随舞动的百米金龙在乡间穿梭游走。一起去现场看看。夜幕降临,上万名村民和游客点燃火炬高举“巨龙”,在锣鼓声中沿着乡间小路巡游。
央广网九江2月22日消息(记者胡斐 通讯员袁昕 高铭)近日,江西省九江市彭泽县浩山乡举行了板龙游街的民俗活动。浩浩荡荡的板龙从村中游出,沿着村庄、田地、池塘、屋场、街道,延绵上百米,鞭炮声夹杂着村民的欢声笑语,诉说着心里的欢乐,祈求着新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吴盛福我国民间有“元宵大似年”的说法,可见元宵节在我国传统佳节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我国的元宵节,有着悠久的历史,唐朝诗人张祜的《正月十五夜灯》,北宋欧阳修的《生查子·元夕》,描写的就是当时元宵夜的盛况。我的家乡,把正月初一至十五这半个月都叫过年。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北京2月12日电 (记者 金旭 徐文欣)元宵节作为春节的“压轴大戏”,少不了热闹和喜庆。海外华侨华人延续传统,在团圆欢聚中迎接元宵佳节。美国华商总会顾问蔡文耀说,旧金山华埠每年都会举办元宵街会。小食摊位鳞次栉比,处处洋溢着喜庆的气息,吸引各国游客慕名前往。
央广网南昌1月31日消息(记者周蓓)连日来,江西各地举办了丰富多彩的春节活动,为市民游客送上满满的新春祝福。从游园赏景、文化盛宴,到体验非遗技艺、传统民俗,多彩活动不仅增添了节日的喜庆氛围,让“年味”更加浓厚,也让市民游客“沉浸式”体验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厚重人文,无限风光,我看到了一派大江奔流,群山巍峨,湖泊闪光,良田美池的玫丽景象,我看到了,到处都是创造,到处都是发展,到处都是青春,到处都是生机的蓬蓬勃勃,我禁不住,我禁不住啊,一次次地在心里惊叹,我的彭泽啊,给我血肉生命的地方,我亲爱的故乡,你真的美得像天仙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