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力舰队:舰名舰种排水/航速/鱼雷/管带/制造地 /下水定远 铁甲舰 7335 6200 14.5 22 3 331 刘步蟾 德国 1882镇远 铁甲舰 7335 6200 15.4 22 3 331 林泰曾 德国 1882来远 巡洋舰 2900 4400 14 16 2 202
近日,在英国纽卡斯尔市圣约翰墓园发现了第六座北洋水师人员的墓碑。9月17日,在甲午海战北洋水师巡洋舰“致远号”沉没130周年当天,中国驻曼彻斯特总领事唐锐专程拜谒长眠于此的5位北洋水师水兵墓,并仔细查看了刚刚发现确认的第6座北洋水师人员墓碑。这座墓碑的主人是谁?为何现在才发现?
□冬华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战争中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损失多艘舰船,沉没或搁浅于威海湾的就有定远、靖远、来远、威远、宝筏等。战后日军占领威海卫达三年之久,直到1898年5月才全部撤离,这期间日本完成了对威海湾沉舰的打捞,将出水物品作为战利品运回日本。
甲午战争前后的速射炮统计数据和改装计划:在甲午战争之中,北洋海军吃的最大的亏就是缺少速射炮。相比于日舰合计67门的完美型速射炮,北洋海军只有6门35倍120毫米克虏伯早期型速射炮。正在准备逃跑的济远号结果就是在海战之中,北洋的火力处于单方面被碾压的状态。
1874年日本有铁甲船两艘出兵3000占领台湾,清政府没有铁甲船,不得不赔偿50万两白银换取日本退出台湾,此事件在清廷心上扎了刺,日本弹丸小国,在得到两艘外国军舰也敢侵犯我天朝上国,使得清政府大受刺激,于1975年提取400万两白银,作为海军军费令沈葆祯和李鸿章分任南北洋大臣,分别建设南北洋水师,致力打造大清国第一支近代化海军。
封面新闻记者 代睿10月19日,国家文物局举行“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通报了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遗址等3项重要考古成果。封面新闻记者从会上了解到,威海甲午沉舰遗址水下考古工作取得重要收获。
自然受到中央政府以及北、南洋大臣的非议,以及暗中使绊,更多地是依靠广东、广西的自力更生,这也体现在了北、南洋水师的成军,是在绿营水师之外另起炉灶;两广水师则直接在广东水师的框架内换装军舰,两广的海域防御也由其负责,表明了经费不足以支撑招募建设水师。
1888年12月17日,大清北洋水师正式成军,丁汝昌为水师提督。时隔130多年的今天,我们来看一看当年亚洲最大的海军什么样。北洋水师共有25艘舰船,官兵4000多人,包括2艘铁甲舰、7艘巡洋舰、十数艘蚊子炮船、鱼雷艇等,我们一艘一艘的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