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时评】大运河连接南北、绵延千里、联通古今,见证着中华民族的奋斗历史。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强调:“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是十分宝贵的文化遗产。大运河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在保护、传承、利用上下功夫,让古老大运河焕发时代新风貌。
来源:安徽新闻网有人说,“天人合一”是中华民族对自然的敬仰与尊重,而“人定胜天”则是中华文明能绵延5000年的底气。5000年来,我们确实创造了太多“人工奇迹”,比如2014年6月22日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中国大运河。
中国大运河是世界上长度最长、开凿历史最久的人工运河,由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浙东运河三部分构成,是贯通南北的文化长廊,也是联系不同区域的重要经济动脉和生态廊道。可以说,一部中国运河史,就是半部中华文明史。
中国大运河是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水利工程,由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浙东运河三部分构成,全长近3200公里,对中国政治统一、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发挥了重要作用,是中华民族伟大创造力、凝聚力和生命力的代表,是展现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鲜活文化符号。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朱平从空中俯瞰大运河(杭州段)拱宸桥两岸。潮新闻记者 董旭明 拍友 鲍圣慧 摄汤汤运河水,沟通了南北,串起了古今。这条世界上里程最长的人工运河,蜿蜒近3200公里,跨越五大水系,流经8省(市)。
来源:环球网 千年大运河,连通南北、贯穿古今,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2024年6月22日,是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的日子。十年前的今天,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大运河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
来源:【交汇点新闻客户端】中国大运河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人类创造的地理奇观2014年,中国大运河在第三十八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申遗成功十年来大运河保护、传承、利用不断取得新进展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以水兴业 奇迹之河古今共融,千里通波水脉长流,百业新态惠泽八方,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讯(记者 张燕)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是十分宝贵的文化遗产。近年来,《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相继发布实施,其中,安徽宿州市埇桥区、灵璧县、萧县、泗县被划入规划核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