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每年的这天晚上,织女和牛郎会在天上的鹊桥相会,所以,七夕节又被称为中国人的情人节。一道天河无情,将牛郎织女阻隔两端,相望却不能相见,三百六十五天,思念绵绵,只换得一夕缱绻,相爱却难长厮守,多少怅恨,欲说还休,只剩意难平。
来源:光明日报 张大千《长生殿》 明代仇英《乞巧图》(局部,台北故宫博物院藏),表现的是在庭院中陈设几筵、瓜果祭祀牛女的场景 谈到七夕的爱情主题,除了牛郎织女的传说以外,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当属唐玄宗与杨贵妃于长生殿乞巧的故事了。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今天,农历七月初七,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七夕节,又名乞巧节、女儿节。七夕节的来历与民间流传的牛郎与织女的故事有关。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元素的节日。
《上邪》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相思》朝代:唐朝|作者:王维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朝代:唐朝|作者: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今日,农历七月初七——中国传统节日七夕节,良辰已至。愿浪漫与爱,始终包围温柔的你我。祝七夕快乐!编辑:刘定伟责编:张斯瑜审核:阮鹏程本文来自【上游新闻-重庆晨报】,仅代表作者观点。
□ 李绍增七夕,即每年农历的七月初七,是我国古老的传统节日-“七夕节”,也称“乞巧节”“女儿节”。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有日,在七夕之夜,人间陈列笔砚、酒果和针线,对月穿针,乞求耳聪目明、心慧手巧,或置小蜘蛛于锦盒内,次日视之如结网圆正,谓之得巧。
今天是七夕,我原本的计划是这样的——谁知刚打开书,我的手机突然震动了什么?不会又要叫孤寡吧!果然,这次的套路更新了——不开玩笑了,为大家整理了七首与七夕相关的诗词,孤寡的人有诗而不孤独,大家可以背起来了!迢迢牵牛星《古诗十九首》其一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来源:检察日报正义网】牛郎织女一年一度七夕相会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烟霄微月澹长空,银汉秋期万古同。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这首《七夕》,抒发了钟情男女的哀怨与离恨,对有情人的分离与蹉跎给予了深深的同情。
藤爸带你背古诗,妙招提升记忆力《乞巧》唐·林杰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如何记忆?诗名:乞巧。农历七月初七,又名七夕,是牛郎织女相会之日。乞巧,就是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对月穿针,如果线从针孔穿过,就叫得巧。作者:林杰。
阅读前先点 关注,下回精彩不迷路![作揖]《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