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东网-感知山东4月4日讯(记者 刘淑红 通讯员 毕乙贺)“人生无常,大肠包小肠”,原本是网络中形容尴尬至极的场面。但在医生这里,却是另外一种解释:“肠套叠,会要命!”2岁的女孩童童(化名)活泼伶俐,家人对其宠爱有加。
几乎每个宝宝成长过程中都经历过腹痛(俗称肚子疼),身为家长的你也许为此烦恼不已,有时担心宝宝肚子里长蛔虫,有时担心宝宝得了肠套叠,尤其是新手父母多半分不清肠绞痛或者肠套叠……腹痛是小儿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所谓的腹痛是一个统称,一般指胸骨下、脐的两旁以及趾骨以上部位发生的疼痛。
肠套叠是指原本相邻的两节肠管,在一些因素的影响下,其中的一节进入了另一节的肠管内,导致肠道空间狭窄,该部分的内容物难以有效地循环。婴儿是其高发人群,尤其以4到10个月的婴儿居多,2岁后这种疾病会伴随着宝宝的成长慢慢消失,一般男孩的发病率高于女孩,春末夏初的患儿最多。
01肠套叠肠套叠是小儿常见的腹部急症之一,是指某段肠管凹陷入其远端的肠管腔内。一般患儿在1岁以内,尤以5~9个月的孩子最常发生,男孩比女孩患病概率大。02小儿肠套叠症状小儿肠套叠:阵发性哭闹,疼痛,呕吐,血便。
肠套叠在小儿急腹症中较常见,是小儿肠梗阻的常见病因,在我国发病率较高,占婴儿肠梗阻的首位。典型临床表现是腹痛、哭闹、呕吐、腹部包块、果酱样便,继而患儿精神萎靡,如果不及时诊断治疗会造成肠梗阻、肠坏死、穿孔腹膜炎等严重后果。
每年的这个季节是急性肠套叠的高发期,肠套叠多见于2岁以内的婴幼儿。那么家长又能怎样快速识别宝宝的症状呢?秋季高发家长又有什么预防措施?秋季胖宝宝更小心“肠套叠”肠套叠是指部分肠管及其肠系膜套入临近肠腔内造成的一种绞窄性肠梗阻。宝宝发生肠套叠以后,要立即送医院治疗。
“医生,医生,我的孩子一直哭闹不止,还又吐又拉肚子,快帮忙看看”凌晨的急诊儿科诊室只见一位神情焦虑的妈妈手里抱着央央无力的小宝,焦急地告诉医生,孩子在家中哭闹不安,呕吐两次,并且有两次拉出了水样大便,大便中还夹杂着少量带血样物质。孩子精神欠佳,有点昏昏入睡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