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强化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充分发挥未成年人模式在防范网络沉迷、优化内容建设方面的积极作用,营造更加健康安全的网络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近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了《移动互联网未成年人模式建设指南》。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近日发布《移动互联网未成年人模式建设指南》,指引各类智能终端产品的生产企业和应用平台,对原有的未成年人模式进行优化升级。相较于原有的未成年人模式,升级后的模式在防范未成年人网络沉迷、优化内容建设方面有哪些变化,来详细了解一下。
◎ 科技日报记者崔爽国家网信办2日发布《移动互联网未成年人模式建设指南(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提出全面升级“青少年模式”为“未成年人模式”,推动模式覆盖范围由APP扩大到移动智能终端、应用商店,实现软硬件三方联动,方便用户一键进入模式。
现代快报讯(记者 陈彦琳 马壮壮)近年来,青少年沉迷网络,花“大钱”给主播打赏等现象时有发生。在类似事件的背后,该怎样控制青少年沉迷网络?近年来,各网络平台纷纷推出“青少年模式”。这种模式有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是否真的能成为控制青少年过度上网的手段?
央广网北京8月3日消息(总台中国之声记者冯烁)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报道,为进一步帮助未成年人减少网络沉迷和不良信息影响,国家网信办8月2日发布了关于《移动互联网未成年人模式建设指南(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指南》)公开征求意见,将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覆盖范围由App扩大到移
央广网北京8月2日消息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就《移动互联网未成年人模式建设指南(征求意见稿)》(下文简称《指南》)公开征求意见,将全面升级“青少年模式”为“未成年人模式”,推动模式覆盖范围由APP扩大到移动智能终端、应用商店,实现软硬件三方联动,方便用户一键进入模式,为未成年人营
国家网信办“青少年模式”拟全面升级为“未成年人模式”光明日报北京8月3日电记者张亚雄3日从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以下简称“国家网信办”)了解到,为进一步提升模式效能,立足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新形势新要求,国家网信办研究起草了《移动互联网未成年人模式建设指南(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
8月2日,国家网信办研究起草了《移动互联网未成年人模式建设指南(征求意见稿)》(下称《意见稿》),将全面升级“青少年模式”为“未成年人模式”,推动模式覆盖范围由APP扩大到移动智能终端、应用商店,实现软硬件三方联动,方便用户一键进入模式,为未成年人营造安全健康的网络环境。
今天是六一儿童节,同时也是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正式施行的日子。新法明确要求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诱导其沉迷的产品和服务,网络服务的提供者应当针对未成年人使用其服务设置相应的时间管理、权限管理、消费管理等功能。
央视新闻客户端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近日发布《移动互联网未成年人模式建设指南》,指引各类智能终端产品的生产企业和应用平台,对原有的未成年人模式进行优化升级。相较于原有的未成年人模式,升级后的模式在防范未成年人网络沉迷、优化内容建设方面有哪些变化,来详细了解一下。
来源:【现代教育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近日发布《移动互联网未成年人模式建设指南》(简称《指南》),指引各类智能终端产品的生产企业和应用平台,对原有的未成年人模式进行优化升级。相较于原有的未成年人模式,升级后的模式在防范未成年人网络沉迷、优化内容建设方面有哪些变化?
【国家网信办:从未成年人模式退出需要家长进行验证同意】财联社8月2日电,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就《移动互联网未成年人模式建设指南(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其中提出,未成年人模式的入口设置应确保最简化原则。用户可通过开机提醒、桌面图标、系统设置等至少3种方式进入未成年人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