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不经事时,总是喜欢走亲戚,渴望被那么多的人宠溺关心,享受心中那份亲情的温暖与踏实。我只怪年幼单纯的心灵,看不透人性的狡诈,感情的浅薄和算计的毒辣。感恩父母,这世上最亲的人,用一生的真爱,为我们筑起了亲情的围墙,避风挡雨,慰我饥寒,给了我们这一生最真挚的爱。
作家龙应台写过一段话:“父母去世后,兄妹几个人就像蓬草一样,四散飞离,再难聚首。”什么是家?有父母在的地方,就是家。什么是兄弟姐妹?父母在的时候,兄弟姐妹是有血缘关系的至亲;父母离开了,兄弟姐妹就变成了“亲戚”。在网上看到一个帖子。
《史记》中说:“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相容。”小时候看书,每当看到兄弟闹翻,不照顾父母的情节,就愤愤不平。长大之后,也期待大家和睦,一起建设家园。直到自己的父母很老了,也需要兄弟姐妹给赡养费了,才发现曾经的我太天真了。
这部小说在内战、三反五反、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社会变革的时代背景下,讲述了主人翁徐福贵悲惨的一生,他原本是个人如其名的富贵少爷,可是他嗜赌如命败光了家业,父亲被活活气死,母亲在穷困潦倒时患了重病,这时徐福贵为救母亲外出求药,可是却被国民党抓壮丁,几经波折归家,才知母亲早已去世,妻子含辛茹苦的养大两个儿女,本以为这时会是幸福的开始,其实不然,更加悲惨的命运又一次降临到福贵身上,他的妻子、儿女、孙子相继去世,最后只剩下福贵和一头老牛相依为命,但是即便如此,老人依旧活着,仿佛比往日更加坚强和洒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