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家住宝山的许女士反映,说前段时间,她儿子在上班途中晕倒,摔穿了下颌。宝山区医疗急救中心急救科科长黄洁说:“周边的三级医院特别明显,压床的问题,送过去没有床位了,没有监护设备了,危重病人毕竟监护设备也有限,存在床位不够,我们的担架床压在那里,急救资源就被占用了,还有送到周边医院,说我们没有这个救治能力,要再转,所以病人在车上的时间,路途遥远风险也相对比较大。
周一下午的新华医院成人急诊门口,一辆有着“上海急救”标识的120救护车刚从通道处驶入,几名身着荧光橙上衣的男子立刻注意到了驾驶员的手势,迅速准备好一张担架床。救护车一靠近,他们就协同救护车上的工作人员将患者抬到备用担架床上,加速救护车周转。
跨年夜一个普通120站点的急救风暴又跑空了。12月31日晚上10点,宝山区医疗急救中心(以下简称“宝山120”)急救医生王越接到了来自菊泉新城某社区的呼救任务,十余分钟后他和救护车赶到现场,却找不到患者的踪影。王越着急地拨通电话,才得知对方早已自行前往医院。
作者: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强4月28日,上海市虹口区,在医院门前排队等担架的救护车。 李强/摄4月28日中午,3辆120救护车堵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楼前。因为急诊爆满,病床周转慢,“我们的床被医院’压’了。
来源:【健康报】“真的不用派人来帮我,去更紧急的地方吧。”两周前,上海市松江区医疗急救中心新浜分站急救医生曾慧丽用略带嘶哑的嗓音说出这句话时,已经连续工作了四天三夜。与此同时,曾慧丽的同事也都在超负荷运转。
曹钟强 华东医院麻醉科副主任医师。作家,著有长篇小说《医恋》和《日出月入手术室》,电影《医缘》编剧、导演蒋立冬 黄松 绘图众所周知,院前医疗急救是医疗抢救至关重要的环节,承担这项任务的主力军就是急救120。
12月22日,冬至,晚上8点,位于共和新路上的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十院分站,120急救驾驶员陆坚宗、急救员阚王开和院前急救医生程海洲组成的三人急救小组,已经穿戴好手套、口罩、防护面屏、隔离衣,开始他们当天的夜班工作。
海南日报记者 郭萃12月26日下午,海口市120急救中心内,刚出完任务的急救医生陈先雄坐下没5分钟,便又接到了新任务,“现在120救护车基本上24小时都在运转,一天要出很多趟任务。”当前全省疫情处于快速“爬坡”阶段,市民急救需求显著增加。
视频拍摄、制作:周依宁“在这个屏幕上输入工号,就开始接单,订单来了……”晚上8点多,穿戴好全身防护装备的驾驶员葛厚文和副驾驶员、担架员一起快速上车,拉响警报,车辆从120急救中心打浦路分站呼啸而出,赶往浦东新区浦城路一小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