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与儿子1994年2月8日,84岁的季羡林与60岁的儿子季承大吵一架。当时,季羡林的妻子彭德华住院已经两个多月了。因为临近春节,季承来到父亲在北大的家,帮着把母亲住的客厅打扫除尘、稍加布置,从早晨一直干到下午四点。
2009年7月,一代国学大师季羡林走完了自己98年的人生之路,在北京与世长辞,消息一出,举世哗然,人们不禁为这位国学大师的陨落感到无比伤感悲痛,而季老曾经工作过的北大也为其哀悼,专设灵堂,以供国内外宾客前来悼念。
就在人们认为这是一本寄托着儿子对父亲的缅怀与追悼的书作,从而怀着这种心情打开此书时,却震惊得发现书籍的封面赫然写着:“我一直不认识你们所说的‘国学大师’季羡林。我只知道,在热热闹闹的学术追捧中,父亲的心是冷的,是廖寂的。”
娶了不爱的女人,长期分居且有过婚外情,却没有勇气离婚。这也是我所理解的参差多态,季羡林的参差与金克木的参差,底下的三观完全不同,所以泉眼不同,流出来的水的滋味也有所区别,你也许站在季的泉眼儿上,想象不出金的选择何以如此个色,当然啦,前提是,如果段子属实。
1994年的一个平常日子,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家中突然爆发了一场激烈争吵。83岁的季羡林和53岁的儿子季承,为了一盆花的去留大动干戈。这场看似荒诞的争执,却引爆了这对父子半个世纪以来的积怨。谁能想到,写出《老猫》等温情脉脉散文的文学巨匠,在家庭生活中竟如此冷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