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普陀区食药安办、普陀区市场监管局和普陀区融媒体中心共同打造的《靠谱“食”刻》系列节目正式上线啦!节目聚焦群众关注的食品安全问题,每期接受市民“点单”的一项主题任务,对大家关心的食品安全问题进行现场检查、抽检和科普。关于食品安全,我们给你靠谱的建议和靠谱的守护!
这段时间,正是河鲀(又称“河豚”)肥美的时候,“吃河鲀中毒”事件又到了高发期。几乎每年的这个时候,就总有些“管不住手的餐饮店”和“抵制不住诱惑的食客”,擅自加工和食用河鲀。河鲀体内的河鲀毒素(TTX)是一种毒性很强的海洋生物活性物质,使其成为食用海产品中毒事件的一类重要致毒因子。
每到清明节前后,河鲀鱼便会“游”上餐桌。此时正值河鲀鱼毒性最强时节,也是河鲀鱼中毒的高发季节!古今中外因食用河鲀而中毒死亡者不在少数,我国每年均有吃河鲀丧命的报道见诸报端。即便如此,有不少饕餮食客依旧“以身试毒”。
你吃过河豚吗?作为一种集“美”与“险”于一身的鱼类,它的美味程度即使会让人丢了性命也愿意去尝试,在中国民间有这样一句俗话,“不吃河豚,嫣知鱼味?吃了河豚,百鲜无味”,让人吃得不踏实,却又令人欲罢不能,说的就是河豚。那么河豚的毒性有多大?它身上的剧毒又是从哪来的?
河鲀自身并不能合成河鲀毒素,它主要是通过食物链从含有 TTX 的微生物(某些藻类)中摄取并积累在体内的。河鲀有一种特殊的酶,能够将 TTX 转化为无毒或低毒的物质,并集中储存在肝脏、卵巢、皮肤等部位。这样,河鲀就能够耐受高浓度的 TTX ,而且还能利用 TTX 来防御天敌。
民间有谚云:”食得一口河豚肉,从此不闻天下鱼”近日,在杨浦区盒马鲜生延吉店内冰鲜河豚、红烧河豚等预制菜十分抢手如今在电商平台和正规超市购买河豚十分便捷”拼死“吃河豚已成为过去人工控毒养殖技术已十分成熟“我们售卖的都是人工养殖河豚,每一条鱼都有二维码可全程溯源。
来源:【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知道您目前没事,我们就放心了。”9月24日,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急诊重症监护室副主任医师汤鲁明在随访时了解到,自己上周救治的河豚中毒患者出院后一切安好,终于放下心来。“这名患者当时来到医院的时候,四肢都不会动,自主呼吸微弱。
这是个非常有意思的与食品相关的案子,先不论最终判决结果是否恰当,我随手在中国裁判书网一搜,发现以“河豚鱼干”为关键词,竟然有153篇司法文书,大致看了一些,发现确实不同法院对于相似情形判决存在截然相反的情况, 河豚君如果在天有灵肯定也会诧异,“咋的啦,我去世以后还这么有影响力的嘛”。
@家庭美食大赏“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每个地方的饮食习惯跟当地的气候和物产有很大关系,因此也就形成了不同的菜系和饮食文化。每年一进入冬季,很多人都喜欢喝点酒,除了愉悦一下心情以外,也享受一下一杯白酒下肚后浑身发热那种微醺的感觉,冬日里饮酒也是很多人驱寒保暖的一种方式。
河豚,也被很多人称之为“气泡鱼”,品种较多,主要有红鳍东方鲀、暗纹东方鲀、菊黄东方鲀等种类。河豚毒素是一类毒素,主要包括河豚酸、河豚素、河豚肝脏毒素、河豚卵巢毒素,其中毒性最强的是河豚卵巢毒素,0.5毫克左右就会致人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