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2月12日,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十周年的日子,十年来,为保“一泓清水永续北送”,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所在地、核心水源区的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做出巨大牺牲,作为回报,北京市以对口协作方式,大力支持淅川县建设发展,两地携手,走出一条生态协作之路。
记者今天从中国南水北调集团获悉,截至10月31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顺利完成2023—2024年度调水工作,累计向京津冀豫四省市调水83.37亿立方米,超额完成水利部下达的年度水量调度计划,直接受益人口近1.14亿人。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陶岔渠首。
记者从中国南水北调集团了解到,截至今天(9月10日)凌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累计向天津市调水超100亿立方米,天津市1300多万人口受益。截至目前,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已安全平稳运行超3560天,累计向天津市供水100亿立方米,相当于为天津市调来400万个标准游泳池的水量。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郑州12月12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李梓昂 记者 潘志贤)支撑绿色经济低碳发展、确保群众用水安全可靠、促进沿线生态环境改善……在今天上午召开的“河南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十周年”新闻发布会上,河南省水利厅党组书记、厅长申季维表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10年
来源:【石家庄新闻网】千里奔流,万里锦绣。出陶岔、过哑口、飞渡槽、钻暗涵,向北穿行1000多公里,从长江到京津冀豫等北方地区,“南水”一路奔流北上。沉睡已久的滹沱河,在“南水”亲吻下复流,新生归来。十年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不间断地向石家庄供水,累计调水66.
新华社北京11月1日电(记者魏弘毅)记者1日从水利部和中国南水北调集团有限公司获悉,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顺利完成2023—2024年度调水工作,截至10月31日累计向京津冀豫四省市调水83.37亿立方米,为年度计划的118%。
本报北京11月2日电 记者陈晨从水利部、中国南水北调集团获悉,截至10月31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顺利完成2023—2024年度(2023年11月1日—2024年10月31日)调水任务,调水量83.37亿立方米,为年度计划的118%。
央广网北京11月1日消息(记者王迟)记者从水利部获悉,10月31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顺利完成2023—2024年度(2023年11月1日—2024年10月31日)调水任务,调水量83.37亿立方米,为年度计划的118%。
今天(12日)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十周年。到目前,工程已累计向北京调水超过了106亿方。十年间,奔流不息的南水给首都北京带来了怎样的变化?北京又是如何将这一宝贵的水资源充分利用起来?一起来看南水是如何重塑北京的水资源格局。
人民网北京11月1日电 (欧阳易佳)据水利部消息,10月31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顺利完成2023—2024年度(2023年11月1日—2024年10月31日)调水任务,调水量83.37亿立方米,为年度计划的118%。
新华社天津12月12日电 题:一滴“智来水”演绎供水绿色蝶变新华社记者徐思钰、黄江林“我年轻的时候,吃水可是家里的一件麻烦事。”在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全面通水十周年之际,年近七旬的天津市民朱丽英十分感慨。“苦咸”是朱丽英等老一辈天津人对当年饮用水的集体记忆。
↑这是位于京冀交界处的北拒马河暗渠工程渠首枢纽(无人机照片,11月14日摄)。新华社记者 陈钟昊 摄 2014年12月,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全长1432公里,其中北京段全长80公里。
央广网北京12月11日消息(记者刘梦雅)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12日将迎来全面通水十周年。作为世界最大跨流域调水工程,十年来,在科技赋能下,工程累计调水量超760亿立方米,惠及沿线7省市45座大中城市,直接受益人口超1.
2014年12月,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全长1432公里,其中河南段全长731公里。通水10年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累计向河南省供水超230亿立方米,供水水质始终保持在地表水Ⅱ类及以上标准,直接受益人口3100万人。
如果您站在一号线五棵松地铁站屏蔽门前,从丹江来的“南水”就在距您3.67米的地下隧洞中,最终可能与您在家里的厨房再次相遇。12月12日是南水北调全面通水十周年,该工程累计向北京输送超过106亿立方米水资源。
12月12日是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全面通水十周年。12月12日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水利部副部长王道席介绍,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通水以来,无论是在支撑经济社会发展,还是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都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