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京津冀如同一朵花上的花瓣,瓣瓣不同,却瓣瓣同心。”在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提出十年之际,北京日报、天津日报、河北日报记者创新报道理念和方式,用协同的办法报道协同发展的成效,通过十个同题采访,每个主题共写“一篇稿”,用小切口讲述京津冀协同发展故事。
新华社天津1月16日电(记者张宇琪)白糯米裹着排骨盛进大碗,浇上调好的酱汁儿,缀上翠绿葱花,码进四层大笼屉中,不一会儿,香味就随着蒸汽散发出来……这是天津市蓟州区下营镇前干涧村里过年家家户户都会准备的“碗肉”。
中新社廊坊2月28日电 题: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周年:“三界碑”下看变迁作者 陈林 宋敏涛 赵丹媚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十周年之际,位于三省市边界线交会点的“三界碑”,再次受到媒体聚焦。这些日常游客眼中的“网红打卡地”,见证着三地协同发展的新变化。
京津冀“三界碑”是划分北京、天津、河北的界桩。11年前的2013年7月,记者跟随天津电力工人上山巡线时,“发现”了一座当时鲜有人知的“三界碑”——北京平谷区金海湖镇、天津蓟州区下营镇、河北承德市兴隆县在此接壤,但三地发展水平却大为不同。
(配本社同题文字稿)这是厂通路(河北省大厂回族自治县至北京市通州区)潮白河大桥施工现场(2023年12月21日摄,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王晓 摄这是雄安新区容东片区(2023年11月23日摄,无人机照片)。
来源:【河北经济日报】□张东伟在兴隆县陡子峪乡,有一座京津冀的界桩,矗立在三省市交界山区的一处烽火台旧址上,正中立着一座高1米的三棱柱体界碑,界碑正圆形的底座,被平分为北京、天津、河北三部分,3个立面分别对着北京、天津、河北,镌刻着北京、天津、河北字样,这就是1996年国务院在京
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郭慧岩 马宁“馅饽饽,馅盒子嘞。”“高粱酒啊,好喝不上头。”“新打的月饼,薄皮大馅。”早上7点,燕山脚下北京平谷区的靠山集又开集了,一声声吆喝喊起来。周边停了很多装货的车,北京的、天津的、河北的、内蒙古的,甚至还有江苏的。“又见面了!”“见面了,见面了!
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信贺宁 张晨光身处时代变迁的人们,眼见着愿望一步步变成现实,收获满满亦惊喜连连,这不就是幸福感吗?年逾花甲的倪连江是承德市兴隆县陡子峪乡前干涧村村民,在他的脑海里,一条拓宽的路、一口出水的井、一头强壮的牛都是关于幸福的线索,而静静伫立的三界碑正是见证。
来源:【长城网】11月11日,“行走万里长城 见证中华文明”——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宣传调研活动走进天津市蓟州区前干涧村。前干涧村党支部书记刘志军(右一)和前干涧村长城保护员卢学艳(左一)在京津冀Ⅰ号“三界碑”旁举起活动标识牌。
先关注,不迷路。哈喽大家好,今天更新的是润在北京。本期节目的主角是为三界碑(定位)。这里虽然山高路远小道难行,但大夫我却觉得它是北京骑行打卡必去地方。接下来我们就一同去寻找三界碑吧。三界碑是一座高约一米的三棱柱形石头界桩,它矗立在京津冀交界山区的一处烽火台旧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