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勋字玉质,号少轩,祖籍直隶省清河县,生在江西省奉新县,曾为匪盗,为人憨直爽快,初在南昌投军,后托昆曲男旦周风林引荐入袁世凯新建陆军,任中军官兼工程管带,到山东镇压义和团,升副将、记名提督,袁世凯夸赞他“忠勇朴勤,深谙营务”。
民国时期,有这样一位特殊人物,他既非革命先驱,也非乱世枭雄,以一场荒诞不经的复辟闹剧,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是什么,让这位曾经的清军将领,在时代巨变的洪流中,逆流而上,保持着对清朝的忠诚?
1917年6月14日,张勋利用黎元洪和段祺瑞的矛盾(第一次府院之争)从徐州带着三千辫子军,借着“调停”名义进驻北京,急电各地清朝遗老遗少,“襄赞复辟大业”,7月1日拥戴已退位6年的溥仪复辟,结果历时12天即宣告失败。“丁巳复辟”溥仪端坐在乾清宫一我们先来讨论下张勋复辟前的情况。
建议使用APP语音播报功能,随时随地收听历史故事预计阅读本文需要16分钟张勋,字绍轩,江西奉新人,1854年出生在一个小商贩的家庭。中华民国以后,他因怀念清王朝而在脑袋瓜子后面留着一根辫子,被称为“辫帅”,是历史上的一大怪物。张勋,中国近代政治、军事人物,中华民国初年军阀。
有人说,当兵就是为了拿工资,这是一份工作。因为只为了钱而打仗的军队,战斗力约等于零。既然打仗是为了赚钱,那首要任务自然是保命,因为只有你活着才能继续领下个月的工资,死了那就什么都没了,拼命战斗是傻子才会干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