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对隐私护卫队表示,这种GPS定位器相当于一个去掉按键和屏幕的手机,其移动通讯模块中的SIM卡大都是物联网卡,这种卡本是为了实现物与物之间的联系,不需要实名认证,如果“实际使用者是人的话,这相当于一种‘伪造身份’的欺骗”。带有“窃听”功能的GPS定位器仅有瓶盖儿大小。
来源 | 奉贤检察“当时看到别人都在卖,感觉应该没问题......”面对检察官的讯问,林某十分懊恼,“早知是违法的,我就不赚这个钱了。”与林某一样后悔的,还有李某、谢某二人……近日,奉贤区检察院以非法生产、销售窃听专用器材罪对其三人提起公诉。
近年来,关于“定位器”相关话题多次引发公众热议。5月22日,男子黄某南当街杀害女子案将开庭审理,有媒体根据起诉书披露,该男子多次使用“定位器”监控被害人,引起诸多网友担忧,有网友发出疑问:“定位器这么好买吗?
还记得以前在看《窃听风云》时,双方在博弈的过程中使用了窃听器,从黏在桌子下面的微型窃听器到打火机外形的窃听器,给影片增加了不少紧张的剧情和悬念。然而,我看到一个新闻让我不在现实中也开始紧张起来,一犯罪团伙将电影中的理念引进现实,形成一条生产销售定位、窃听、偷拍设备的黑色产业链。
让人颇感意外的是,导致该公司商业机密被窃听的罪魁祸首竟然是一个毫不起眼的“小黑盒”。GPS定位器体积较小、安装便利、隐蔽性极强,且具备定位、通信和录音等功能,用户只需在手机上安装一个APP就可远程操控定位器实现目标位置、运动轨迹获取,以及启动远程录音等功能。
一款平平无奇的挂件,却有着监听、定位、录音等“隐藏功能”,而李某则靠着量产批发这种特殊的“挂件”赚取钱财,殊不知已然触犯了法律。2024年9月,经上海市金山区检察院提起公诉,李某因犯非法生产、销售窃听专用器材罪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一年五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三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