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可以发现,生活中血虚的人脸色通常不咋好,不是苍白就是萎黄,整个脸看上去也没啥气血,嘴唇颜色发淡,黑眼圈也明显,要是跟同龄的人站在一起,就好像老了好几岁,而这只是外在,在内这“精血相生”,精是主管人体生长发育的,所以如果血虚了,精血不能充分去滋养五脏六腑时,也容易导致脏腑提前衰老,以至于出现各种各样的小毛病,比如失眠多梦,脱发掉发,四肢发麻疼痛等等,尤其是女性,月经量会变少,颜色变淡,甚至提前闭经,因此当我们出现脸上没气血,经常心慌心悸,嘴唇指甲也没啥气血,稍微干点啥就累时,就需要及时调理,好好补补气血了,可以参考一个归脾丸。
廊坊市中医院副院长、国家级名老中医杨淑莲,今年62岁了,但看上去仍然非常年轻。在谈到养生经时,杨院长说,这是因为她在生活中比较重视养血。不过,中医所说的养血,并不等同于“补血”。很多人却把这二者混淆了。那么,我们该如何正确地养血,做好日常的养生调理呢?
你是不是每天都感觉很累,一回到家就想躺在床上,懒得动有时甚至都懒的说话,平时手脚还总是冰凉凉,脸色也发黄?其实出现这些情况,并不是你懒。而是体内气血不足了!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黄帝内经》中说:“血气者,人之神,不可不谨养”。
原标题:调养气血四步走(中医养生)王 迪中医所说的“气”是指使人体器官发挥机能的动力,在生理上具有保持活力、温暖人体防御外邪等功能。“气”就像是人体的“汽油”,推动五脏六腑的运行,使体表保持正常温度,防御各种病毒入侵。
气血是保持容颜与健康的根本所在,只有气盛血盈,才能使肌肤红润光泽、娇颜如玉、精神旺盛。血是人体最主要、最基础的物质之一,能濡养和滋润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筋骨皮毛,是人体精、气、神的基质。一旦出现血虚,阴血不能濡养脏腑、肌肉、经脉,就会出现种种问题。血虚的人有哪些表现1.
说起怎么补气血,很多人觉得吃点补气血的东西不就行了,比如人参、鹿茸什么的。为什么很多人吃完这些东西之后依然气血不足,并且出现上火、便秘等情况呢?因为中医认为补气血真正有用的方法只有两个,其中一个是健脾。
古代医家云:“女子以血为本,以气为用”。女性一生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均离不开气血的充盈与畅通。中医将女性的月经周期细分为四期,即行经期、经后期(西医称之为卵泡期)、经间期(排卵期)和经前期(黄体期)。其中经后期是指月经干净后至排卵前,约为月经周期的第6-13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