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读《资治通鉴》? 一、《资治通鉴》的编撰 《宋史·司马光传》里面记载过司马光两个童年故事,除了妇孺皆知的“司马光砸缸”之外,还有一个不太受人注意的故事。然而正是这个不为一般人重视的童年故事,和司马光的终身成就有着更为直接的联系。
我对《资治通鉴》的最初印象是初中、高中语文课外老师鼓励课外阅读零散的读过,家中泛黄而有年代感的盗版书籍,记录着它被冷落尘封的历史。《资治通鉴》原名《通治》,宋神宗以该书鉴于往事,有资于道,故赐名”资治通鉴“。
人君如果不知《资治通鉴》,则找不到治理的方法和防乱的策略;读过《资治通鉴》、读过张国刚教授解读《资治通鉴》系列图书的人,想必都是非常认同上述观点的,对《资治通鉴》的“必读性”也都有深刻的体会——《资治通鉴》中蕴藏的智慧,小到为人处世的自我修炼,大到管理治理的运筹天下,犹如月印万川,对无论从事任何工作的我们,都会给予莫大的启示和帮助。
某乎问题:《资治通鉴》怎么阅读比较有效?具体问题:最近看了一本,发现编年体看起来效率很低,一年里发生的事情非常繁杂,而且联系不紧密,串不起来。人物反复出现,但往往每次出现时间都不长,以至于第N次看到一个人的时候已经完全不记得上一次他做了什么。
《资治通鉴》的思想史读法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资治通鉴》是一部非常重要的著作,在我们几万种的史学典籍中,如果你要挑几部最具代表性的,那必有《资治通鉴》。但一般读者想把握其中的精义,其实是非常困难的事情。
一些“肺”言有人说,如果人生只读一本书,那必须是《资治通鉴》。可说实话,这话压根没能激起我对它的兴趣。真正让我决定拿起这本书的原因,是当我耳闻,这书在古代是专供皇帝的。闻此,劲来了!什么叫普通和特殊?凭什么只有皇帝能看?大家都一样的,一样能看!一样有用。
《资治通鉴》是我国著名的编年体史书,自问世以来,受到许多人的追捧。比如毛泽东主席就曾经评价:“《资治通鉴》这部书写得好。叙事有章法,历代兴衰治乱,本末毕具,读这部书,可以熟悉历史事件,从中吸取经验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