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4迎灯舞龙,灯火相映庆龙年。“村子里人丁越兴旺,龙灯越长。”婺源民间将迎灯舞龙看成是国泰民安,添进人丁,六畜兴旺,五谷丰登的良好征兆,舞板龙灯活动是婺源每年过年都不可或缺的传统民俗,也是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板龙灯又称板桥灯,是一种大型游动性的观赏灯彩。
2月12日晚,大田县举办2025年元宵节城区迎板灯龙民俗文化活动,吸引了来自城乡各地群众和外地游客数万人到现场观看,场面浩大,气氛热烈。点击下图观看直播回放↓↓↓此次迎板灯龙活动共有龙队两支,其中均溪镇红星村板灯龙330节、玉田村板灯龙368节,长度均为700米左右。
2月12日晚,大田县举办2025年元宵节城区迎板灯龙民俗文化活动,吸引了来自城乡各地群众和外地游客数万人到现场观看,场面浩大,气氛热烈。此次迎板灯龙活动共有龙队两支,其中均溪镇红星村板灯龙330节、玉田村板灯龙368节,长度为700米左右。
编者按:当非遗资源大省的福建遇上非遗中国年,是一种怎样的体验?福州闽剧、泉州南音、漳州木版年画、闽西客家木偶戏、南安英都拔拔灯、浦城剪纸……这些精彩纷呈的非遗项目将在首个世界非遗中国年在八闽大地震撼上演。
“起灯啦……”2月9日19时30分,随着一声嘹亮的呐喊,在湖南省张家界市慈利县人民广场,220名鼓手敲响威风鼓,由168块灯板、840盏灯笼组成的板板龙灯随着节奏舞动。当晚,第三届张家界旅游发展大会系列活动之第三届慈利板板龙灯艺术季开幕,八方游客齐聚慈利,赏板板龙灯、庆传统佳节。
编者按:龙腾春意,“年味”非遗。龙年到,全国各地以“龙”为主题的非遗项目喜气迎人,中华“龙文化”与非遗传承碰撞出别样的火花。央广网特别推出“龙耀中国·非遗里的中国年”系列报道,以非遗视角解读中国年味,与您一起领略非遗里“龙”的奇妙多姿。
甲辰龙年新春佳节即将临近,满城大街小巷都早早沉浸在热烈的节日氛围中。走在街上,随处可见的“龙”景,让市民和游客都感受到浓浓的年味。“龙”的形象不仅是一个符号,也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之一,是独属于“龙的传人”的一种血脉情感连接。
龙年将至,漳平市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新桥板凳花灯龙即将在阔别七年后,华丽再现。漳平市新桥镇西埔村全村老少齐动员制作花灯龙,用“文化遗产”寄托乡愁。近期,走进漳平市新桥镇西埔村,家家户户都在忙着用彩带、花朵、窗花、铃铛等材料精心装饰着家中的板凳龙身。
2月5日,农历正月初八,城厢区东海镇蔡厝村、西厝村举行“板凳圈灯”绕境巡游闹元宵特色民俗活动。万盏彩灯汇聚成长龙,吸引了游客前往观赏。据介绍,东海镇的游灯习俗历史悠久,起源于宋代。蔡厝村、西厝村的灯龙队伍,以村小组、片区为单位,共有14条。每条“灯龙”,由龙头灯和板灯串联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