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谢爱磊初次见到吴悦,是在上海海一大学的一间自习室里。她略显拘谨,说自己不善言谈。但当对话渐入佳境,她又变得很开心,对自己所取得的成就——进入一所全国一流大学——倍感骄傲。我试探着问她,会不会“经济上有些紧张”,她回答说“不会!
近日,随着《哪吒2》的热映,申公豹这个角色成功实现口碑反转,引发了观众尤其是“小镇做题家”们的强烈共鸣。申公豹就像是仙界的“小镇做题家”。他出身于妖族,在神仙体系中是妥妥的“异类”,就如同现实中出身普通甚至贫困家庭的小镇做题家。
2022年,诞生于豆瓣小组的词语“小镇做题家”引爆网络讨论。今年5月初,教育社会学学者谢爱磊出版了新著《小镇做题家:出身、心态与象牙塔》。他通过对高校农村籍学子的问卷调查与深度访谈,全面分析了这一群体的家庭背景、学业表现、社会适应与就业出路等问题。
□李洪 (西华师范大学)2021年,衡水学霸张锡峰在《超级演说家》的一段励志演讲中直言,“我就是一只来自乡下的土猪,也要立志去拱了大城市里的白菜”,引发了广大网友的争议,而今,张锡峰后悔为赚钱而学计算机的词条再次登上热搜。
文 | 《中国科学报》 记者 孙滔“做了很多尝试,也走了不少弯路。”这是齐炜祯对自己27岁人生的归纳,而他的大部分“弯路”都是在18岁进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以下简称中国科大)以后走的。齐炜祯是中国科大2019级博士生,学术方向为自然语言生成与预训练。
历时半年,足迹踏遍奉贤,由区委宣传部主办、区融媒体中心承办的“选择奉贤 选择未来”百人融媒采访活动终于结下硕果。市作家协会散文组作家、区摄影家协会摄影家和区融媒体中心记者,深入各行各业采访来自五湖四海的近百位新奉贤人。
文|《中国科学报》记者 徐可莹 王兆昱“小镇做题家”们的父母太习惯于将幸福和自我价值系在孩子身上,却从不思考,也没有能力去思考——考上名校,然后呢?超过他们!拿第一!十多年了,“超过他们”这四个字一直在李昊脑中挥之不去。那是2012年,18岁的李昊将衡水中学奉为圣坛。
刚从部队退役那阵,重回大学校园的文贤曾经时常快跑10公里。与其说健身,不如说是为了解压。那是2017年,结束了两年义务兵生涯回到上海理工大学升入大二后,他度过了迄今27年的生命中最煎熬的一段时光:曾经熟悉的同学已经升到了更高的年级,陌生的环境加上棘手的专业课程,让他一时难以自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