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 东今年暑期最火的电影,非《抓娃娃》莫属,影片延续了开心麻花搞笑幽默的风格。然而,剥开电影的喜剧外衣,我们不难发现,它实际上是一部探讨中国式亲子关系与家庭教育的“恐怖片”,让人在欢笑之余,不禁陷入深思。
潮新闻客户端 何明燕 钟维佳近期热映的喜剧片《抓娃娃》直击当下热议的教育问题,在喜剧的外衣下包裹着对中式家庭教育问题的多重批判。一、过度重视的教育焦虑在电影叙事中,马成钢对其子马继业教育的高度重视态度是毋庸置疑的。
□淄博日报/淄博晚报/博览新闻记者 杨秋云“《抓娃娃》的受欢迎程度超出了预期,电影的教育属性,成为吸引观众的重要因素之一。”张店吾悦广场齐纳影城负责人丁晨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抓娃娃》的观影人群以家庭为主,这也反映了人们对于教育问题的关注和重视。
今年的暑期档电影《抓娃娃》火了据微博@电影抓娃娃7月24日《抓娃娃》票房累计18.16亿元电影主要讲述沈腾饰演的富豪马成钢,因大儿子没有被好好教育,决定用心培养小儿子马继业。继业还在婴儿时,夫妻俩就发现“富养”效果不佳,旋即决定“穷养”。
这个暑假,一部《抓娃娃》全网火热,沈腾和马丽爆笑联手、不负众望,影片一经上映迅速走红,引起广泛的关注和热议。影片讲述的内容,好似《楚门的世界》,为了磨炼孩子的意志,培养出理想中的优秀继承人,身价不菲的父母给儿子马继业打造了一个虚构的贫穷世界。
来源:新京报 不同于《夏洛特烦恼》《西虹市首富》《独行月球》等观众熟悉的开心麻花作品,《抓娃娃》并不是一部架空设置的逆袭爽片。影片虽然仍延续了开心麻花善用身份错位等反差制造笑料、包袱的套路,但观众的观影体验很难停留在“笑就完了”的层面。许多人直言这是一部“教育恐怖片”。
近日,沈腾和马丽主演的新片《抓娃娃》票房一路高歌猛进,但票房大卖的同时,也引发了观众对于片中父母教育子女方式的讨论。影片中,沈腾和马丽扮演的富豪父母在把大儿子“养废”之后,“痛定思痛”决定扮演穷人,重新“练号”小儿子。
影院好久没有这样热闹的场景了。电影还没开映,影院里就密密麻麻坐满了观众,而且包含了全年龄段。大家说说笑笑,颇有一点看春晚的味道。不得不说,这是“沈马”组合带来的号召力。《抓娃娃》海报只是,热度是一回事,口碑又是另一回事。网友们的火力点,对准的主要是本片的“三观”。
“全世界都在围着你转,你还有什么可不满足的……你以为是我操控了你的人生吗?其实你也操控了我们的人生。”在日前热映的电影《抓娃娃》中,当从小活在人造环境中的马继业(史彭元 饰)毅然决然拉开通向真实世界的闸门时,“忍辱负重”的父亲马成钢(沈腾 饰)追出去质问。
十年前,沈腾、马丽鲜为人知;十年后,两人顶峰相见:在中国影史上,沈腾成首位突破350亿元票房的男演员,马丽则是首位突破200亿元票房的女演员。“沈马”组合合体出演,不啻于一颗喜剧核弹。就二人的成就来说,几乎是当下喜剧界的无冕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