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天气回暖,雨水渐多。随着自然气候的不断变化,我们的饮食也应该适当做出调整。一、惊蛰起居·晚睡早起惊蛰前后阴寒之气渐降,阳气升发,人体血管舒张,流入大脑的血供较冬季减少,中枢神经的兴奋性减弱,致使春困扰人。很多人认为多睡可以解乏,但结果往往是越睡越困。
央广网北京3月5日消息(记者 雷妍 实习记者 王佳路)惊蛰是一年中的第三个节气。此时,太阳处于黄经345度,天气回暖,春雷始鸣,蛰虫惊醒,万物萌生。古代将惊蛰分为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鸣;三候鹰化为鸠。”惊蛰三候所代表的花信分别为:“一候桃花,二候杏花,三候蔷薇。
肝脏承担着促进新陈代谢、排泄废物以及调节人体内部平衡的重要功能。春节正是养肝的时节,中医认为人体器官对应四季,应根据不同季节来养护器官。“春养肝,夏养心,秋养肺,冬养肾”,春天在五行中属木,而人体的五脏之中肝也是属木性,因而春气通肝。
中新网1月26日电 国家卫生健康委26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时令节气与健康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会上,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主任医师董国菊介绍,春天养肝护肝的关键是要顺应春季阳气升发的特点。董国菊称,首先要调整作息时间,从冬天的早睡晚起逐步过渡到春天的早睡早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