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梅花【宋】苏轼玉骨那愁瘴雾,冰肌自有仙风。海仙时遣探芳丛,倒挂绿毛幺凤。素面常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这首咏梅词作于绍圣三年(1096)十月,其时在惠州,侍妾王朝云新亡。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苏轼 〔宋代〕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坡仙。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与父苏洵、弟苏辙三人并称“三苏”。苏轼在密州(山东潍坊诸城)正式任职整整两年的时间。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此阕词的重要性,堪称是豪放派的标杆,俞文豹《吹剑续录》有记: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讴,因问:我词比柳词何如?
译文:平日里穿着粗制的丝织品和粗劣布衣,所有学问都在胸中气质高雅光彩夺人。背景 :1064年十二月,苏轼罢官凤翔签判赴汴京,途经长安,与朋友董传话聚临别时创作的一首留别诗,称赞董传的志向,同时预祝他皇榜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