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正式拉开序幕。在入朝作战初期,志愿军在重武器方面更是与美军存在巨大的差距,随着苏式装备的换装,志愿军的武器装备有了很大的改善,在轻武器的火力投射方面与美军相比已经丝毫不落下风。
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苏联红军1941年发动反攻时撰写的报告显示,一名被俘德国士兵说,许多人被苏联火箭发射器发射时发出的轰鸣声吓疯了。他指的是可怕的“喀秋莎”火箭炮。 战争之前,这种新武器已经交给苏联最高级官员。
抗美援朝时期,有这样一支部队,在什么地点作战,配属给哪些部队,都必须经过彭老总亲自批准。一战时期由于飞机还比较简陋,无法装载后坐力较大的武器,俄国科学家们想到用航空火箭做武器,但由于技术受限,这一研究并没有落实。
1941年7月14日,在奥尔沙地区东部森林中苏联第20军的一个防御点附近,伊万-弗莱罗夫上尉的炮兵连攻击了对面的德国阵地。此次打击行动中该炮兵连装备了新式武器BM-13,这在当时是绝对机密,德军不知道这种武器的存在。
火龙出水是一个装有多个小型火箭的龙形载体,载体外部固定安装助推的火药。一经点燃,这个载体就能够升空飞行,在到达敌人阵地后,小火箭便会经引信预先点燃一齐射杀伤敌人,这种武器的原理和我们今天说的“喀秋莎”基本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