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一个迷信的女人,对于撞鬼啊,鬼上身这些,才从来都不相信,觉得这些从来没有科学依据。直到今年回家,我开始相信了。2016年的新年,我是在娘家过的,只有我和两个儿子回去了。过年的前一周我们回到了娘家,当天还玩的很愉快,什么事情都没有。
说起我们宝妈最不愿意看见得,就是宝宝生病了,但是0-1岁的宝宝真的超容易生病啊,刚出生黄疸啊,腹泻啊,便秘啊,感冒啊,发烧啦......我觉得宝妈需要修炼另一技能,那就是给宝宝喂药的技能!1.为什么会出现喂药难?
作为父母,谁都不想自己的宝宝生病,成长的历程中又怎么可能不经历生病这个麻烦的问题。想当时我们宝宝第一次生病还是四个多月,那时候正是疫情时候,好不容易去医院看完后,医生开了口服液回来,给宝宝喂药的时候还高兴的很,一口一口的喝完。
“俺孩子是淋巴结炎,咋能是川崎病呢?我从来没听说过川崎病?俺孩子的皮疹已经好了,眼睛也没有昨天那么红了,就是身体里有炎症!你们给我们消炎就行了,非得用什么蛋白,还吓唬我们不用的话心脏会出问题,花这么多钱,有必要吗?……”
小小的身子竟然要承受这种折磨…有一个刚出生不久的小宝宝,因为对香精和其他化学物品过敏而被送去接受治疗。然而在过程中,他的过敏症非但没有被医好,反而变成严重的皮肤炎。在经过长期和皮肤炎搏斗后,最终小宝宝的父母才发现导致他皮肤炎严重的主因。
后来断奶之后就只喝奶粉,做的辅食也就吃几口,有时候一口不吃,现在快一岁半了,身高体重都偏低,身高73厘米体重8.5公斤,带去看医生,也是没用,药也吃了几种,醒脾养儿颗粒,太子参颗粒,还有母婴店卖的脾牛,益生菌也有吃,可他一样的不吃饭。
今日特刊封面宝宝田小弟发送【宝宝照片+昵称】给小宝,有机会成为下期封面宝宝哦!封面宝宝图片与正文内容无关小宝有话说谁家的宝宝都难免有得病的时候,儿科用药的原则是能口服就别肌肉注射,能肌肉注射就别打点滴,常见的疾病吃药完全可以解决。
看到很多宝妈碰到一两个月的新生儿感冒打喷嚏就急得不行,慌里慌张地就想给宝宝吃药,我才明白原来大家的用药观念不仅仅是医院看病养成的。来说说小月龄的宝宝生病吃药这件事,不仅是因为我在国外,我大宝在国内的时候也是能不上医院就不上,吃药的时候我非常注意药物成份的。
我们应该是结合孩子的整体情况来看,是否出去玩耍时感受风寒亦或是风热了,伴随症状有没有恶寒咳嗽,是否呕吐泄泻了,是不是饮食过量了,是否有伤食史,大小便是否正常,舌苔又是怎样的等等,去整体来判定孩子属于什么类型的发热,是由于什么原因导致的发热,如果是食积导致的发热,自然应该用消食导滞的方法来退热,如果是外感风寒,那就要疏风散寒,发汗解表,如果是阴虚发热就需要滋阴清热,不同的证型有着不同的治疗原则。
昨天,有宝妈向小编咨询:给宝宝喂药真的太令人头疼了,能不能把药混在奶粉或者果汁里喂宝宝?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如果宝宝生病了,需要给宝宝喂药还是要掌握一些技巧的,毕竟宝宝年龄比较小,对药物容易产生抗拒、抵触心理。
知道你会来,最好的在等你Maria,坐标北京,留美医学博士,三甲医院妇产科医生。80后辣妈,外表娇小,内心强大的女汉子一枚。妈妈最怕宝宝生病,生病了最怕给他喂药。可是不按医嘱来吃药,怎么能让宝宝身体快些好起来呢。传统用勺子给宝宝喂药,难抓准喂了多少,这个挺头疼的。
孩子每次感冒咳嗽之类的。基本上就开什么易坦静,顺尔宁还要求吃很久,止咳平喘糖浆,或者小儿清肺化痰颗粒➕头孢之类的消炎药,再加两三颗其他药,吃了一点效果没有,往往还加重,最后搞得输液,为什么一点效果都没有,是孩子抗药性还是药的药性实在是太小,至少要吃十多天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