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一直在看贾平凹的作品,除了中篇小说《黑氏》与《天狗》,又看了作者早年三部曲之一的《废都》。这本小说创作于1993年,一经出版就因其独特大胆的风格占尽风光,首销50万册很快卖光,光是评论家写下的评论就高达八十万字。
委派了几个哥们儿在唐宛儿家周围打探消息,知道唐宛儿被抓回后,丈夫就打她,打得体无完肤,要她说句从此安心过日子的话来,但唐宛儿总是一声不吭,不说过也不说不过,那丈夫就又用绳索捆了她的手脚去虐待她……这么才说着,庄之蝶眼泪就哗哗下来。
著名作家贾平凹的《废都》,在九十年代初由北京出版社出版发行,上市之后因为书中的情色描写与其它问题,一时间洛阳纸贵。书的定价从原价12.5元,最高被炒到80,要知道那是在1993年。这本书刚一走红,就有许多学者和普通人对书中内容产生了反感和抵触情绪。
贾平凹轰动一时的《废都》描写的究竟有多大胆?被封禁了16年九十年代的某一天早晨,贾平凹去自己办公室时路过一家胡辣汤店,想着自己还没有吃早饭,于是他不假思索进店要了一碗热气腾腾的胡辣汤。几分钟,吃完饭的贾平凹一摸口袋,发现自己没带钱。
贾平凹的《废都》一直饱受争议,引起业界哗然。但这部书在国外获得大奖,在国内却遭遇了被封禁16年的待遇。很多人对《废都》又爱又恨,爱的是,书中内容精彩绝伦,让人看后大呼过瘾,恨得是那些直白描写却是有些过分,让人脸红心跳,真是不封不行。
贾平凹是一位够得上大师称号的作家,出生于1952年的他,至今已发表多部中长篇小说,获得过国家级文学奖五次。包括我们耳熟能详的鲁迅文学奖、茅盾文学奖、全国优秀小说奖等重量级荣誉。贾平凹是土生土长的陕西人,对故乡有着深沉而浓厚的热爱,从他的小说里不难发现这一点。
日前,北京朝内大街166号朝花夕拾文创咖啡供销社展厅迎来了一场特别的展览,人民文学出版社海外版本展在这里拉开帷幕,集中展出了冯骥才、贾平凹、毕飞宇、张炜、格非、阿乙等多位中国作家的多语种版本图书,来自英国、奥地利、匈牙利、土耳其、波兰、乌兹别克斯坦、伊朗、韩国、蒙古等国的译者、出版人参观了这批多语种版本图书。
1994年,在台湾获奖的《黄金时代》在内陆出版,改名为《王小二风流史》。如此艳俗地名字,再加上作者没有一点名气,很多人对这种路摊书嗤之以鼻,认为是没营养、没内涵且教人学坏的“黄书”。所以,连这本书的作者王小波,也被批为“小黄书”专业户,失声在岁月的长河中。
《废都》以历史文化悠久的古都西安当代生活为背景,记叙"闲散文人"作家庄之蝶、书法家龚靖元、画家汪希眠及艺术家阮知非"四大名人"的起居生活,展现了浓缩的西京城形形色色"废都"景观。作者以庄之蝶与几位女性情感的纠葛为主线,以阮知非等诸名士穿插叙述为辅线,笔墨浓淡相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