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民吴女士向解放日报“民声直通车”栏目反映,去年8月,她在网购平台支付近4000元购买了一双某品牌鞋,当天稍晚时候再打开订单发现,下单的平台不知为何变成了另一个二手平台,而本想要购买的球鞋竟也是“二手货”。她多次申请退款,连遭拒绝,近5个月过去,仍未退回货款。
11月20日,在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协会举办的“2024高端消费品检验鉴定与市场可持续发展大会”上,得物App因为“先鉴别、后发货”保障正品的领先实力和消费者认可度,被中国海关科学技术研究中心授予“奢侈品鉴别能力验证满意结果机构(A级)”资质认证,成为唯一获此认证的电商平台。
央广网北京3月26日消息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天天315》报道,潮流网购社区“得物”App以“先鉴别,再发货”的购物流程吸引了不少想要购买二手潮品的消费者。不过,不少消费者吐槽,购买到的商品存在质量瑕疵。
得物用户使用场景:通常,得物市场人员需要市场调查各类商品后,将商品名称录入到表单系统存储,登录得物后台手动查询预售商品详情信息,并将商品详情信息发送给运营团队,评估此商品是否可以上架售卖,但人工手动同步信息难免会产生误差,一旦将商品某项信息漏填,多填,少填,都会造成信息不匹配,为公司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对年轻时尚潮流人群而言,得物APP是个每天必逛的地方,得物APP本身宣传力度也很大,很多人在看短视频时,会经常遇见“我在得物给你买了XX东西,价格便宜,还保真……”等广告。这些宣传可信度咋样呢?近日,市民汪女士就在得物APP上遭遇了维权难窘境。
近日,人民网实地探访了得物查验鉴别中心,真实记录商品在得物从入库到发货的全过程,生动展现《一件好物之旅》,在追踪体验了专业鉴别团队的一线实操后,人民网对得物在保障正品品质、推动新消费上做出的努力给予了高度评价。
众所周知,得物和其他平台的最大差别,就在于“先鉴别,后发货”。在得物买的每一件商品,都必须先寄到平台进行鉴别查验,通过后才会寄到用户手里。几乎没有哪家平台像得物这样“强迫症”。为了治好这个“毛病”,5年来,得物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做好鉴别查验这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