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共序新生·智引未来”2023年嘉定区长三角一体化创新创业大赛暨第十六届科技50创业大赛总决赛在上海南翔智地企业总部园举行。来自汽车电子信息、先进制造、新能源及节能环保等领域的6家企业项目进入总决赛,通过路演角逐冠亚军。
在这个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您是否曾想象过,智能制造将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有这样一群创新者,他们扎根于制造业的沃土,用智慧和汗水书写着智能制造的辉煌篇章!3D打印技术如何在制造业中发挥巨大作用?在西安,甄瑞和他的团队正致力于金属3D打印技术的研究。
英国一个发烧友团队用3D打印技术制出了一枚火箭,他们还准备让这个世界上第一个打印出来的火箭升空。据报道,该团队10日在伦敦的办公室向媒体介绍这个世界第一架用3D打印技术制造出的火箭。该团队队长海恩斯说,有了3D打印技术,要制造出高度复杂的形状并不困难。
在线实时调整飞行控制策略,火箭即使遇到“大风大浪”也能平稳飞行——首次在国内运载火箭中成功应用的自适应增广控制技术,让5月7日成功发射的长征六号丙运载火箭更受关注。记者注意到,不断迈向自主化、智能化,是火箭研发的趋势所在。
2024年5月7日11时21分,长征六号丙点火起飞,首次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长六丙的控制系统于国内首次采用了全新的自适应增广控制技术,同时也是国际上继美国太空发射系统(Space Launch Slstem,SLS)外,第二个应用该技术的火箭。什么是自适应增广控制技术?
新华社北京5月8日电 题:记者手记:火箭也要开启“智能驾驶”新模式?新华社记者宋晨在线实时调整飞行控制策略,火箭即使遇到“大风大浪”也能平稳飞行——首次在国内运载火箭中成功应用的自适应增广控制技术,让5月7日成功发射的长征六号丙运载火箭更受关注。
原标题:“自动驾驶”“标配加选配”……长征六号丙运载火箭看点解析题:“自动驾驶”“标配加选配”……长征六号丙运载火箭看点解析新华社记者宋晨5月7日,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长征六号丙运载火箭,搭载发射的海王星01星、智星一号C星、宽幅光学卫星和高分视频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
朋友们大家好!今天为大家带来一款充满想象力的乐高三合一玩具套装——创意百变系列2020年新品31103火箭飞车。这款套装不仅可以是火箭车,还可以是敞篷越野车或者四轮越野摩托车。丰富的搭建结构和玩法适合7岁以上的小朋友和大朋友们玩耍。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吧~包装正面。
去除这个点,如果平均距离大于一些阈值,如,当在以下条件下去除点:∑ j = 1 k d i j > μ + 3 σ or ∑ j = 1 k d i j < μ − 3 σ \sum_{j=1}^{k} d_{i j}>\mu+3 \sigma \text { or } \sum_{j=1}^{k} d_{i j}<\mu-3 \sigma j=1∑kdij>μ+3σ or j=1∑kdij<μ−3σ下图为 Statistical Outlier Removal 的处理结果,右边红色为处理前的平均距离,经过滤波后邻居就特别近了。
以27400 公里/小时的速度,在地球的椭圆形轨道中,最大高度302公里,最小高度175公里。而在水星号,使用纯氧以减轻重量,这带来了更多不便——宇航员需要在发射前大约两个小时才能在使用飞船上的氧气呼吸,使用时,必须从舱内中排出大气减压,然后关闭通气阀。
“3、2、1,点火!”彭州教学实践基地内,一枚“火箭”拖着白色的尾烟顺利升空。但这一“火箭”并非出自科研院所,而是由电子科技大学《探空火箭设计与制作》课程上的航空航天工程专业大三学生自主设计、制作并送上天空,听起来就很硬核,川观新闻还对这门课程进行了聚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