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终于用一个多月的时间,断断续续读完了肖洛霍夫的《静静的顿河》第二部。虽然人物众多、线索复杂,有时看到后面忘了前面,但总的来说较之第一部,第二部更压抑一些,反应了重大历史事件给哥萨克带来的悲剧性冲突。
今天,终于读完了《静静的顿河》第三部。这部书可谓是结构宏伟、波澜壮阔、内涵丰富的史诗性巨作,没有简单的歌功颂德和是非判断,没有塑造出“高大全”式的完人形象,而是从“人性”的角度来审视革命和战争,并放在忠诚与背叛、正义与邪恶、爱与恨的矛盾冲突中去考察。
作者:补丁《静静的顿河》是肖洛霍夫创作的一部鸿篇巨制,肖洛霍夫凭借这部作品获得1965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奖原因是“由于他在描绘顿河的史诗式的作品中,以艺术家的力量和正直,表现了俄国人民生活中的具有意义的面貌”。
《静静的顿河》是一部描绘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俄罗斯顿河河畔哥萨克人生活的长篇巨著,作家用平实朴素的文字叙说了哥萨克人在残酷战争中的奋力挣扎:本该平和宁静的村庄日渐凋敝,农田无人照管,就连仓房上的铁公鸡也在诉说着战争带来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