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从周朝起开始出现「婚书」的,传统婚书作为「三书」之一,是与「六礼」相对应的书面表达形式。在《诗经》著名的篇目《氓》中就有「匪我愆期,子无良媒」的记载,可见当时如果流程不走完是没法结婚的。我们现在能找到最早的「婚书」发现于莫高窟藏经洞的一部名叫《新集吉凶书仪》的古卷中,分为「
“三书六礼”是我国传统的婚俗礼仪。“三书”是在“六礼”过程中所用的文书,指的是 聘书、礼书和迎书。“六礼”是指由求婚至完婚过程中的 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和亲迎六个礼法。“三书六礼”的传统婚俗历史悠久,可以追溯至西周。
孔圣人曰:“六礼备,谓之聘。六礼不备,谓之奔。聘者为妻,奔者为妾。”传统的中式婚礼,必须有三书六礼。有三书六礼,才叫娶妻。没有三书六礼,就是私奔。娶回来的是正妻,奔过来的是妾室。古代的时候,中国实行一夫一妻多妾制。男人只能有一个六礼而聘的正妻,其他的女人,再得宠也只能是小妾。
三书六礼次都是中国古代婚嫁礼仪的程序,三书指的聘书,礼书和迎亲书聘书就是定亲书(定婚书),是指男女双方正式缔结婚约使用的文书,礼书就是过彩礼的文书,记明彩礼的清单,书中详细列了彩礼的物品种类和数量,也就是彩礼的由来!
今天的年轻人可能不太懂这两句话,但过去的婚书,常有这两句话。由于这一时期的婚书主要是为了礼仪和记录,大多都是程序化的“应用文”,图案只是用做点缀。婚帖上要写明男女双方的姓名、生辰、籍贯,甚至还有祖上三代的名讳官职、以何人为媒。上面这张清末的“鸳鸯礼书”,即男方大家长写给女方家庭的求婚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