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Hajimiri 取得突破后不到十年,Anello Photonics 和 OSCP 正试图利用其基于陀螺仪的系统重塑导航市场。Anello 和 OCSP 的 IMU 旨在与 GPS 配合使用,持续监控位置输入。
电气工程和计算机科学的助理研究科学家JaeYoong Cho说:“高性能陀螺仪是一个瓶颈,而且已经存在很长一段时间了。这种陀螺仪可以通过在大多数自动驾驶汽车中使用高精度和低成本的惯性导航来消除这个瓶颈。”
陀螺仪是测量载体角运动或者角速度的传感器,是现代导航、制导与控制技术中的重要器件,陀螺仪的精度直接决定了惯性导航系统的精度以及制导和自动控制系统的性能品质。作为惯性领域最核心的技术之一,陀螺仪技术不断得到创新发展,各种新型陀螺仪不断出现,其原理和技术性能也各有千秋。
目前关于无人机的概念有很多有趣的话题和讨论,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几乎所有的无人机都是利用GPS导航,然而 GPS卫星并不覆盖所有区域。范客生活美国观察员Kate最新发现Martinez Carranza教授研发了一款新型无人机导航系统 —— 纯粹基于视觉观察的飞行器。
中国光纤陀螺仪的突破,看似只是国产军工体系中无足轻重的一小步,但是带来的结果很可能会让我们永远不必陷入俄罗斯的尴尬处境!众所周知,自进入21世纪以来。我们凭借着相对完整的工业基础和突飞猛进的科技水平,短短二十年的时间就将很多被西方视为“杀手锏”的尖端武器,变成了白菜化。
据报道,这种微型陀螺仪的精度是目前智能手机中使用的那种陀螺仪的1万倍,但价格“仅”是后者的10倍--据称,它的价格只是现有更大型号陀螺仪的千分之一。陀螺仪近距离观察该装置的核心是一个一厘米宽的金属涂层玻璃谐振器,它看起来像是一个倒置的蛋糕锅。它由约1/4英寸厚的纯熔融石英制成,其
来源:解放军报·中国军号吴佳楠 李炳哲 张毅英国布莱克特号研究船正在试验新型量子惯性导航的原型系统。资料图片2024法国巴黎军警防务展期间,美国惯性实验室公司展示了INS-FI新型GPS辅助惯性导航系统。
文|张文卓 夸密量子创始人兼CEO,中国科学院量子光学重点实验室博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墨子号卫星团队前成员;杜鹏程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青年教师,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博士来源|瞭望智库最近,量子导航领域的动态颇为引人注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