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世闻名的西安古城墙,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城垣,修建在隋朝、唐朝皇城的基础上,始建于明太祖朱元璋洪武三年历时八年竣工,城墙表面用灰砖砂浆砌筑而成,里面是黄土、白灰、沙石三合夯土,城墙呈长方形,周长13.7公里,高12米,底宽18米,顶宽15米,东、南、西、北各有一座城门。
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城内西五路北的革命公园里的革命亭旁,竖立着一块书状的碑石,上面记录着关于这座城市一段很重要的历史:“1926年4月15日,北洋军阀刘镇华率镇嵩军近10万人由豫西进入关中,围困西安,时间长达八个月,于11月28日解围,在西安被围期间,城内病、饿、战死的军民达数万多人⋯⋯”。
拜读陈忠实先生的《白鹿原》,才知道我们陕西关中地区在民国15年还经历了一场“战争”。小说中第十一章讲述了以“镇嵩军”围攻西安为背景,白鹿原老百姓被强行征粮,原上人民不堪忍受压迫,在以共产党人陆兆鹏等进步人士的领导下,一把火将征缴的粮食给烧了。
国民军将领杨虎城、李虎臣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群众的支持下,率领陕军1万余人坚守西安孤城8个月,弹尽粮绝之际,冯玉祥、于右任率领各路援军及时赶到,西安城于11月28日围解,反围城斗争取得最后胜利,史称“二虎守长安”,亦称西安保卫战。
三原县城1926年被镇嵩军围困雷永利1926年4月2日,北洋军阀吴佩孚任命豫西镇嵩军首领、曾统治陕西8年的刘镇华为“讨贼联军陕甘总司令”,率8个师西入潼关,准备攻占西安,夺取关中。镇嵩军刘镇华4月中旬,刘镇华在占领陕西东部各县后,进抵西安城下,围攻西安,未能攻破。
为了更好地领悟革命先辈们为祖国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精神,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材料与科学工程学院西安党史精神宣讲暑期社会实践团成员,于2023年7月18日前往西安革命纪念公园进行参观,了解“二虎守西安”这一历史事件的发生背景、发生过程以及其历史意义。
一清晨,八角飞檐攒尖三滴水仿古建筑——革命亭下,广场舞交际舞独唱合唱此起彼伏,耍空竹踢毽子练武术的各据一方,暖阳照在人们脸上让画面丰满,暖暖的色调充满幸福。游人适应了嘈杂的音乐,他们以各自的姿态悠闲随意地转着,这是一个平和的早晨,国泰民安、安居乐业,人们享受着平和的安逸。
1926年4月,河南军阀刘镇华率镇嵩军10万余人进攻陕西,当时,西安城内只有陕西督办李虎臣所属第10师的一个旅、四个独立团和陕西陆军第4师等共计不到5000人,势单力孤,危难时刻,国民军第3军3师师长杨虎城率部到达西安,坚定了李虎臣坚守西安的决心,稳定了民心和军心,开始了长达8个月的“二虎守西安”攻守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