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极小电极植入人类大脑,利用电流让电脑和脑细胞互动,最终实现“人脑与机器交互”,一度瘫痪的患者戴上气囊手套,举起杯子竟喝起了水。曾经以为科幻里出现的场景,正走进现实生活。就在上个月,上海首例脑机接口产品临床试验植入手术引发广泛关注,这也是我国第三例脑机接口植入手术。
这些年来,脑机接口备受大家关注。本期《新闻1+1》我们来关注:脑机接口现在的进展已经到什么地步了?什么人会因为它而受益?另外,脑机接口将有可能把人类引向何方?上个月底,在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一位43岁的语言区占位肿瘤女患者接受了“脑机接口”临床试验。
我国“十四五”规划将脑科学列为重要的国家战略性前沿科技与研究方向。在脑科学研究中,脑机接口是一个近年来快速发展的领域。这项技术简单来说,就是通过获取、解码脑信号,将用户的意图指令传输到外部设备上,用于替代或补充人类的外周功能,比如说通过意念控制假肢、移动光标、甚至玩游戏等等。
1月3日,澎湃科技(www.thepaper.cn)从国内侵入式脑机接口公司上海脑虎科技有限公司(下称“脑虎科技”)获悉,该公司自主研发的高通量柔性脑机接口产品近期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开展了语言解码临床试验研究,一位43岁癫痫患者受试者术后七天实现418个汉语音节解码全覆盖。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11月12日获悉,博睿康医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与清华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洪波教授团队合作研发的脑机接口产品NEO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完成了全国第三例、上海第一例临床试验植入手术。
神工-神行系统。天津大学供图北脑二号。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所供图当人工智能还在不断挑战人们对未来科技发展的想象力,当元宇宙概念持续火热、引领科技新潮时,脑机接口技术正逐渐从实验室走向市场,产业化进程不断加速,有望成为连接现实与虚拟世界的关键桥梁。
2025刚开年,科技圈就被一则重磅消息刷屏:中国自主研发的无线微创脑机接口设备NEO,正式启动全球最大规模临床试验,直接把科幻片里的“读心术”照进现实,让全世界都为之震撼! 你能想象吗?瘫痪患者不用再依赖他人照顾,仅凭“意念”就能自如操控机械臂进食、饮水,甚至包饺子。
运动障碍患者无需动手即可“脑控”上网、控制智能家居;失语症患者可与机器交互,实现“意念对话”……2025年1月2日,中国侵入式脑机接口初创公司脑虎科技宣布,联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基于全自主研发的256导高通量(即同时处理和传输256个脑电信号)植入式柔性脑机接口,开展
施普林格·自然旗下专业学术期刊《自然—医学》最新发表发表一篇神经科学研究论文称,一种手术植入的脑机接口能侦测和解码瘫痪患者的手指动作,使患者可以玩电子游戏。在本项研究中,论文第一作者兼共同通讯作者、美国密歇根大学Matthew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