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自媒体时代高校宣教网络的主体间性 6.1 主体间性的范式转换 6.1.1 主体间性及其教育学意义 主体间性(intersubjectivity)是一种强调消除主客体对立、以单一主体为中心的哲学思想。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必须突出重点、抓住关键,进一步完善理想信念教育领导机制、学习机制、实践养成机制和考核评价机制,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开展、制度化推进,凝聚发展共识,汇聚磅礴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同心同德迈向前进,必须有共同的理想信念作支撑。无论是回望我们党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还是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都使我们深切体会到,坚持共同的理想信念,任何时候都是我们的显著优势所在,都是前进的根本动力所在。
新时代青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中流砥柱,担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使命,青年理想信念是其人生发展的指路明灯,不断巩固青年理想教育,引导广大新时代青年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前进,万众一心,从而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中国梦,全面开启建设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之路。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丰富积淀的精神财富,是追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源头、解读“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精神密码,也是激励新时代中国青年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的精神动力。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教育引导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的信念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牢固树立与时代主题同心同向的理想信念,坚定不移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目标。
“我们始终把深化理想信念教育作为加强'四会'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成立闽商讲师团、打造'2+6+N'民营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教育基地工作品牌、开展'新生代闽商接力工程'以及实施'万人培训工程'等一系列创新举措,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出新出彩见成效,分别在全国工商联宣教工作会议和全国年轻一代民营经济人士高素质成长促进工作现场会上作典型发言。
近些年伴随着网络和新媒体等一系列新兴技术的出现和应用,现代社会发展面貌正在潜移默化中发生着一系列变化,以新媒体为代表的新兴技术已然成为了现代人工作与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影响力也已经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立足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高度,对“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作出部署安排。
“网信中国”微信公众号10日公布《关于加强“自媒体”管理的通知》,全文如下: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网信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网信办:为加强“自媒体”管理,压实网站平台信息内容管理主体责任,健全常态化管理制度机制,推动形成良好网络舆论生态,现就有关工作要求通知如下:1.严防假冒仿冒行为。
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强调,要加强对广大青年的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广大青年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信念,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历史潮流中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为一生的奋斗奠定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