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墩遗址位于淮上区小蚌埠镇双墩村北,距今约7300年,是一处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遗址。文字的出现是人类文明的肇始,双墩遗址出土的刻画符号内容相当广泛,包括了狩猎、捕鱼、网鸟、种植、养蚕、编织、饲养家畜、记事记数、天文历法、地理位置等内容,反映了原始经济、文化、宗教、艺术各方面的特色,已经实际具有了记事记数的文字功能,是研究中国文字起源的重要源头之一,蚌埠因之而成为淮河文化发祥地之一。
大皖新闻讯 10月21日,记者获悉,蚌埠双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在2024年中央预算内投资资金中将获得9000万元预算内投资。遗址公园外景蚌埠双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位于蚌埠市淮上区小蚌埠镇双墩村,毗邻淮河,遥望涂山。
备受社会关注的蚌埠双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又取得新进展截至目前双墩文化村、双墩文化博物馆以及遗址公园东西入口主体施工已基本完成正在进行绿化及园区道路部分的施工01整个公园已初具规模2月15日,记者走进正在建设中的双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与去年下半年相比,整个公园已初具规模。
古今辉映遗址焕彩古迹遗址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文化的传承。蚌埠市目前获批立项两处国家级考古遗址公园。这些遗址公园承载着华夏文明背后的尘封往事,让当代人领略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灿烂辉煌。6月22日下午,助力幸福蚌埠和文化强市建设恳谈会、蚌埠淮河文化保护传承专项基金成立大会在北京召开。
近日,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会场上,2023年度中华文物新媒体传播精品推介项目名单新鲜出炉。由蚌埠双墩遗址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管理处推荐的《文物保护的“法治利器”——蚌埠市首创全省文物保护工作新机制工作纪实》宣传片荣获入围项目。
蚌(绷)埠(不)住了!还记得《中国美术简史》(增订本)封面上那个微笑了7000多年的小陶人吗?仔细看你会发现她不仅打了“耳洞”脸上还文了“圆点”三个看点,带你认识蚌埠市博物馆的陶塑雕题纹面人头像真蚌(绷)埠(不)住了!
她生于淮河之畔,从7300年前的远古走来,面带微笑。 在蚌埠市博物馆“七千年前的微笑”专题展厅里,一个拳头大的陶塑人面像,向来往的观众露出微笑。她粗弯的双眉下,双目目视前方,鼻子扁平微翘,嘴角微微上扬,宛如美丽的少女,展现出神秘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