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先介绍技击桩,技击桩呢,跟养生桩原则要求都一样,也要求三点,头一点要求精神集中,第二点周身放松,第三点呼吸自然,这个要求都一样,在意拳是以站桩为基础,所以在学技击桩以前,也让学技击的同学们先站健身桩,它是有利于你精神集中,周身放松,能保持呼吸自然,这原则上都一样,所以,站桩尽管它的要求有所不同,实际上基本还是一样,意拳站桩在技击桩里头也得通过意念活动假借等手段去摸索力量。
“整”是拳术上的传统术语,即周身意力,是在平衡守中的状态中,在站桩锻炼时,开始双手有沉重,发胀,发热等感觉,进而有前伸,后拉,上抬,下压,外分,内合都感到有一种阻力,大有欲动不能之感。始而两手,渐而周身都有这种感觉,这就是所谓的“整”。
(本文首刊于《武魂》杂志1996年第10期)作者简介:王永祥先生,1947年7月15日生,北京人,意拳名家王斌魁先生之二子。十四岁时随父亲王斌魁、师伯姚宗勋先生学习意拳,全部身心投入于意拳的研究与实践。
广大意拳爱好者,都拜读过有关王芗斋老先生拳学历史及拳论,而每位意拳名家所著有关意拳书籍,头版头条都载登王芗斋老先生像片及墨宝,其中有一条老先生墨宝所著内容:“内虚灵,外挺拔,舒得力为基本不动的原则,更以刚柔、虚实、动静、紧松同时起参互错宗作用”的言论。
文质彬彬的霍震寰 霍震寰个人名誉: 香港霍英东集团行政总裁 现任中国民间商会副会长 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第十届全国工商联副主席 中华海外联谊会副会长 香港中华总商会永远荣誉会长 香港培华教育基金会主席 香港武术联会会长 香港意拳学会会长 …
如果没有意念诱导,桩法训练就流于盲目,而脱离肢体训练,“用意”说是空想,但如果“用意”太过,非但起不到养生健身作用,而且流弊丛生,常有一些初学者,甚至有过一段练习经历的人,由于没有掌握好“用意”的尺度,因而出现了头疼的现象。
香港意拳研习会于一九八六年出版了由汤又觉先生编著的《意拳浅释》一书,本书为一九八九年再版。汤又觉先生,自幼体弱多病,曾得世伯欧阳愈众大夫传授内修之术,后跟随徐良骥先生学习连环绵掌及六合枪法,后又跟随孙敬亭先生学习岳氏散手、擒拿及诸家散手。
姚煜意拳姚承光 2015-03-21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 意拳01意拳介绍中国传统武术——意拳,是由中国拳学巨擘王芗斋先生(1885年-1963年)于二十世纪初云游祖国大江南北期间在“形意拳”(与古老的“心意拳”同出一源)的基础上博采众家所长而形成并创立的。
你要想进一步提高就得进一步放松“心穹开阔容万物,精神放大冶陶熔”今后体会的东西,不要马上来信,因为这些东西在你身体上有变化过程,看是否能巩固,详情要口传身教,关于你要教人一说,这事我和你讲过,但时代有变,大成正宗都要由你师爷统辖,增人要报他讲清说明情况方可留人,你的情况我已向姚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