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咚咚锵、咚咚锵……”2月3日,正月十三,衡南县茶市镇何祠村十分热闹,两条长达40多米的巨龙,在13个村民的高举和龙珠的引领下,或腾空盘旋、或左右翻滚,将巨龙腾飞、金龙献瑞、神龙摆尾等威猛的姿态,演绎得淋漓尽致、气势恢宏。
今天是元宵节,在衡阳松木经济开发区金兰社区鑫源小区,我看到了耍龙灯的热闹场面。舞龙头的是鑫源小区的王大哥,别看他身体偏瘦,舞起龙头来确实是生龙活虎,队员们也配合默契,浑身是劲,舞出了虎年好兆头,寓意着事事圆满,好运连连!
编者按:春节申遗成功后的首个春节假期,全国各地,传统民俗、年俗活动竞相绽放,每一处都是文化中国的生动展现,传递着浓厚的年味与文化韵味。即日起,红网文化推出《文化中国行——年俗文化》专栏,聚焦新春走基层、文化中国年。
衡南县融媒体中心讯自城乡治理标准化工作开展以来,湖南省衡南县茶市镇怡海村坚持以农村基层党建创新为引领,以乡村标准化治理为抓手,以打造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秀美乡村为目标,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产业,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切实丰富村民文娱生活,让全村经济得到快速发展,让村容村貌得到极大改善。
【一线讲述】花式舞龙给传统节日“点睛”讲述人: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女子舞龙队队长 杜艺云“龙头看龙珠,龙身再紧凑一点!”“注意步伐!”“跳龙准备!”……在此起彼伏的口令和呼喊声中,我们舞龙队的寒假集训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舞龙又称“龙舞”“耍龙灯”,是春节期间最具特色的民俗活动之一,距今有2000多年的历史。春节之际,很多地方都会通过舞龙表演,来表达对新年的美好祝愿和对美好生活的热爱。龙舞庆新春,成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符号。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王安石的诗句,把国人过年时的喜庆祥和与万象更新定格了上千年。今年的春节,是“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第一年。
文化中国年秦淮灯会的璀璨花灯点亮夫子庙的夜空南京云锦的织机织就新年的锦绣前程🧧🧧🧧🏮🏮🏮2025年春节是首个非遗版春节瑰丽多彩的非遗项目为春节增添了独特的文化魅力让我们走进非遗世界感受南京的古韵今风品味岁月的温暖与深情龙舞升腾贺新春:AI生成骆山大龙骆山大龙的前世今生骆山村是南京
舞龙又叫“耍龙灯”,是春节期间最具特色的民俗活动之一,很多地方都会通过舞龙表演,来表达对新年的祝愿和对生活的热爱。在南充仪陇县,人们也有舞龙的传统,通过舞龙来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仪陇金龙舞,2022年11月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云岭时评评论员 余国鹏春节前后,常会听到这样的议论,“感觉年味越来越淡了。”“还是小时候年味足,天天盼着过年。”“农村还有点年味,城里就是象征性过一下。”大部分人的看法出奇一致:现在年味比以前淡了。年味到底变淡了没?回答这个问题,还得从什么是年味说起。
“垃圾不要乱扔啊,才铺好的沥青路,我们得爱护一些!”“看到路上哪里有泥泞,请及时在村微信群里留言反映!”……近日,衡南县茶市镇怡海村三名党员自发当起“清洁员”,一边驾驶洒水车冲洗地面,一边提醒过往村民爱护家园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