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 | 李科文界面新闻编辑 | 许悦香港公立医院玛嘉烈医院疑似出现医生群体感染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STEC)的案例,涉及该院三名肿瘤科医生。其中一名年轻医生在入院治疗后不幸去世。其他两名医生的症状较轻,其中一人已出院。
近日,香港玛嘉烈医院出现3名医生感染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个案,引发广泛关注。此外,2月5日香港食物环境卫生署食物安全中心曾呼吁市民不要食用一批名为MORBIER LAIT CRU DE SCEY AOP 7KG MEULE的法国进口生牛奶芝士,因为有关产品可能受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污染。
2月11日,香港特区政府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传染病处主任欧家荣表示,中心正全面调查一宗怀疑由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引致的感染群组个案,涉及三名香港玛嘉烈医院的肿瘤科医生,其中一人于2月7日离世。2月12日,香港特区政府卫生署向界面新闻表示,相关调查仍在进行中。
近日,香港玛嘉烈医院肿瘤科发生了一起严重的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STEC)感染事件。据香港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传染病处主任欧家荣透露,3名肿瘤科医生分别在2月4日、6日及10日出现发烧、腹痛及腹泻等症状,其中一名年轻医生从发病到离世仅3天,2人病征轻微。
近日,香港医界发生了两起令人瞩目的事件,一起是玛嘉烈医院肿瘤科医生的特殊感染事件,另一起则是香港大学医学院成功研制出首款口服砒霜药剂用于治疗白血病。这两起事件从不同角度对香港的医疗体系、社会心理以及未来医疗发展方向产生了深远影响。一、特殊感染事件:医疗安全与公共卫生的警钟1.
浙江大健康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这两天,“香港一医生疑因大肠杆菌感染重症去世”的消息冲上热搜,年轻生命的离世令人惋惜,感染缘由也引起了网友们的广泛讨论。据报道,香港玛嘉烈医院肿瘤科3名医生相继感染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其中一名年仅30多岁的医生,在感染发病3天后不幸离世。
最近,香港的医疗界可谓是“冰火两重天”,一边是让人揪心的坏消息,另一边却是振奋人心的医学突破。香港玛嘉烈医院的三名肿瘤科医生接连出现了发烧、腹痛和腹泻的症状,其中一位年仅三十多岁的医生在短短几天内不幸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