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前的这一天,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发出的巨响,犹如东方“睡狮”的怒吼,震惊世界。60年后,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再度回望当年“举全国之力”研制原子弹的气魄壮举,我们终于能更深刻地领悟毛主席之深谋远虑——“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1964年10月16日,我国自行制造的第一颗原子弹在西部地区爆炸成功,这是国家国防和科学技术方面取得的一次重大突破。在铸造国盾的艰难历程中,无数粤籍核事业工作者投身其中,做隐姓埋名人,干惊天动地事,为我国核事业的发展奉献出青春和热血。梅州籍的李寿南就是其中一位。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谢小婉1964年10月16日15时,在新疆罗布泊,随着一声惊雷巨响,巨大的蘑菇云腾空而起,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自1955年中国提出建立和发展原子能事业的战略决策以来,全国发动多个产业行业支援,动员数十万人投身参与,其中不乏广东人的身影。
如今世界上只有美国、俄罗斯、中国、法国、英国五个国家合法拥有核武器,制造一枚原子弹是一项艰难的工程, 需要大量资金、技术和人力支持。但你知道吗?研发原子弹并非只有国家才有可能完成,普通人也能提出可行的方案。
时隔60年,年近九旬的黄克骥仍清晰记得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升腾起蘑菇云的样子:一声巨响过后,黑红色交织的火球翻转着,从远处的戈壁滩慢慢上升,腾起一个很高很大的蘑菇云。他是推着圆滚滚的“邱小姐”上场的4个人之一。“邱小姐”是这颗球形原子弹的化名。
1964年10月16日下午3点,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罗布泊爆炸成功。钱学森、邓稼先、钱三强等一大批顶尖科学家突破重重阻碍回到祖国,成千上万的科研人员隐姓埋名、义无反顾地投身这一伟大事业。这声东方巨响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和核讹诈,对维护区域稳定和世界和平有着重要意义。
1964年10月16日15时,巨大的蘑菇云在新疆罗布泊地区腾空而起,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这声震惊世界的“东方巨响”,宣告中国成为继美国、苏联、英国、法国之后,世界上第5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在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阳平里气象站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中新社北京10月16日电 题:中国首颗原子弹“老邱”:甲子有回响、激励后来人中新社记者 马帅莎“8点钟,老邱住上房,开始梳辫子。”60年前的10月16日,当“老邱”梳完“辫子”,伴随一声惊雷巨响,中国西北荒漠上升起一朵巨大蘑菇云,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编者按60年前,即1964年的10月16日,巨大的蘑菇云在新疆罗布泊腾空而起,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而距离罗布泊千里之外的北京市海淀区花园路三号院却依旧“平静”。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在此为原子弹的研制呕心沥血、默默付出,却在伟大事业成功之际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公开庆祝。
“小皮球,架脚踢,马兰开花二十一”。这是许多人都能耳熟能详的一首童谣,毛阿敏在1991年的香港“八一晚会”上演唱了这首歌,它也成为了许多人的童年回忆。但你也许不知道的是,毛阿敏唱出的这几句看似没有逻辑的歌词,竟然在32年前把中国的军事机密,向全世界暴露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