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跑步爱好者,你一定经常听到有人(特别是专业教练)提到跑步时要“早落脚、晚拿腿”吧。这句话听起来真是既高级又深奥呢,好像很难理解的样子。那么它到底是什么意思,有什么作用呢?本篇文章就结合破2巨神基普乔格的一张动图告诉你答案,保你看得清清楚楚、听得明明白白。
经历了几周的停顿后,广州火箭队训练营第二期正式重启团练了,久违了的团练,久违了的神秘组织。第二期训练营的重点是技术的优化,因此在第一节课就统一给大家拍了跑姿,这个视频要保存好,等到第二期训练营结束后再一起对比一下大家第一次的跑姿,看看有没进步。
关于跑步的很多讨论都集中在脚掌着地方式、步频、步幅等方面,讨论身体重心的比较少。身体重心在跑步时不仅能影响跑步速度,还能影响膝、髋等关节是否受伤、是否能提高跑步配速和效率等多个问题。跑步时身体重心在身体前方,这个前方到底有多“前”,对于不同的跑者来说有较大区别。
奔跑,看起来是一件天生就会的事情。但天生会跑,不代表正确开跑。普通跑者如果缺乏专业指导,可能会因为跑姿不正确,产生下列问题:●动作费力,增加额外能耗,跑步效率低下;●着地时缺乏缓冲,关节受到较大冲击力;●动作不协调,局部或关节负荷过大,从而发生运动损伤。
写在文章的最开始:跑步对于我们runner来说是一种希望让身体变得健康的运动方式,在我开始从事运动行业以来一直最尊崇的一句话“运动第一主旨,保证身体安全“,如果说跑步是一项容易让人受伤的运动,那么对于我们来说没必要去坚持,但是倘若容易受伤的是你,那么我希望你认真看看,为什么。
你好,我是张展晖教练,有14年运动健康的经验。也是畅销书《掌控》《跑步治愈》的作者。同时是樊登老师、何帆、徐小平、张静初等明星企业家的私人运动教练。经常看到别人在社交平台秀跑步里程,随随便便就是5公里、10公里。明明自己身体素质也不差,可为什么到自己跑的时候,就感觉好累、好难。
最开始跑步的时候,我喜欢模仿电视上运动员的姿势,把腿抬得很高,看上去比较帅,直到受伤了,我才开始分析,我们知道地球是有吸引力的,当我把腿抬的越高,越会给我跑步带来额外的体能消耗的负担,另外腿落下着地的瞬间会让我们的膝盖承受更大的压力~我做的是慢跑运动,也不参赛,所以没必要把腿抬高获取更大的步幅,尽量将脚轻轻抬起,轻轻落下,直到发出啪嗒啪嗒的声音,这样我的步幅小了,把频率适当调高,速度方面没有什么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