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兰州2月12日消息(记者李红军 通讯员曹红远)春节期间,甘肃省灵台县大街小巷张灯结彩,年味十足。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春节,灵台县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节日氛围,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非遗展演活动,让群众在感受浓浓年味的同时,也体验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央广网兰州2月12日消息(记者 李红军 通讯员 曹红远)春节期间,甘肃省灵台县大街小巷张灯结彩,年味十足。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春节,灵台县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节日氛围,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非遗展演活动,让群众在感受浓浓年味的同时,也体验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春节期间,灵台县大街小巷张灯结彩,年味十足。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春节,灵台县将非遗文化融入节日氛围,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非遗展演活动,让群众在感受浓浓年味的同时,也体验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正月十三,灵台县文化广场上人头攒动,热闹非凡。
时盛岁新,新元肇启。元旦这天,灵台县朝那中心敬老院已经开始热闹了起来。工作人员们早早地开始忙碌,为了让老人们能欢欢喜喜地迎接新年,大家都精心准备着……伴随着欢快的开场音乐,准备多时的独唱、舞蹈、秦腔等文艺节目轮番上演,活动精彩纷呈,现场掌声不断,处处洋溢着欢声笑语。
中新网甘肃新闻1月23日电 (朱强)22日,农历小年当天,在平凉市灵台县上良镇西门村的文化广场上,早早地聚满了来自十里八乡的乡亲们。一场由该镇乡村文艺人才自编、自演的“村晚”,在众人的期盼中,拉开了演出的帷幕。
1月22日,农历小年当天,在灵台县上良镇西门村的文化广场上,早早地聚满了来自十里八乡的乡亲们。一场由该镇乡村文艺人才自编、自演的“村晚”,在众人的期盼中,拉开了演出的帷幕。身着盛装的演员们为冬日的乡村带来了别样的活力,浓浓的年味也随着他们精彩的演出弥漫开来。
央广网兰州2月23日消息(记者李红军)元宵节前夕,甘肃省灵台县邵寨镇三坡村四平社火队的高跷社火表演,为当地群众带来了一场视觉盛宴,也用古老的民间艺术传递着浓浓年味。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
灵台:欢喜小年好“食”光 吃出晚年“幸福味”记者 李维轩 郑丽萍小年这天,星火乡小塬村的长者食堂里充满欢喜的烟火气,一桌年味十足的美食让老人们吃出了满满的“幸福味”。如何让农村老年人既吃得饱、更吃得好?化解“吃”的难点,也是一道民生“必答题”。
随着元宵节的临近,灵台县的汤圆、花灯市场也悄然热闹了起来。2月10日,笔者在走访中了解到,商家们也纷纷吹响了“元宵经济”的“集结号”,汤圆、灯笼等节日商品销量也节节攀升。俗话说,过了十五才算过完年。赏花灯、吃汤圆是正月十五必不可少的传统习俗。
蛇年春节脚步渐近,在灵台县城区休闲养生文化广场,群众自发组成的秧歌队也投入到紧张排练中。排队型,练动作,伴着明快的旋律和欢快的鼓点,秧歌队员们身着艳丽服饰,手持彩扇、手绢,跟着领队指挥,扭起了传统的大秧歌。
李玉锁一家合影 曹亚鹏/摄腊月,一场新雪过后,甘肃省平凉市灵台县百里镇二联村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集中安置点一片白茫茫。从东到西,一座座白墙黛瓦的新房格外显眼。今年60岁的李玉锁正在院里拾掇卫生,见记者来了,忙放下手上的活儿,热情招呼着进屋。瓷砖地面锃光瓦亮,沙发、茶几新式现代。
本报记者 景洁虽已立春,冬寒未去。春节期间,灵台县一场场以“组织送暖、党员送福”为主题的新春走访活动,把党的关怀与温暖送到了农村高龄老人、光荣在党50年以上老党员、鳏寡孤独等特殊困难群体的心坎上,为这个新春增添了别样的温暖。
【来源:中国甘肃网】改造后的街道面貌临近春节,皇甫谧故里灵台县返乡人员、“跨年游”人数逐渐增多。县城区的年货市场上,除了五颜六色、琳琅满目的年货商品,还有忙着赶大集的人群。与往年不同,逛集市的群众除了选购年货,对“改头换面”的街道面貌也是赞不绝口。“干净又整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