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我们常听说“猫耳洞”这个词,很多人都奇怪,猫耳洞究竟是什么?猫耳洞是在战壕或是土坡内侧,掏挖出来的一个洞,遇到炮击时它就是躲炮的天堂,可有时候它也是炼狱,这在对越反击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亲爱的爸爸、妈妈,今后我可能再次负伤。但负伤我也不怕了,医院里有我一个好姐姐!”1985年,老山前线的一家战地医院里,一个小战士这样写着家书。事实上,他的姐姐并没有来前线。那么,这个姐姐又是谁?小战士为什么要叫她“姐姐”呢?
猫耳洞,顾名思义像猫的耳朵一样大小,洞内即可容纳五六个人,是解放战争为了躲避敌人的炮火演化而来。在老山轮战中,为了让敌人争夺高地,我军战士在“猫耳洞”处坚守阵地,猫耳洞的好处不容易受到敌人炮火的攻击,可以最大限度减少伤亡,但是洞口太小,战士只能趴着进去,在洞内也是无法站立,只能一直趴着,蹲着。
猫耳洞,在老山,八里河东山轮战中,在一线的工事,是一大特色!猫耳洞,实际就是一线战士为躲避炮弹和临时休息的一个临时工事,南方阴雨潮湿,躲在里面,给我们配的防潮被都是湿的,里面爬进爬出,气味难闻,皮肤病烂裆时有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