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16日,北京市怀柔区龙山街道龙湖社区举办《"粽"享国潮端午品味民俗雅趣》手工艺DIY制作活动,来自社区的70多名居民现场制作"艾草香包、国潮龙舟、五彩绳编制、祈福鱼灯"等手工艺品,喜迎传统端午佳节的到来。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沈钊长期以来,中国是全球“圣诞订单”的汇集地。在广交会礼品及装饰品专区,各类新产品、新工艺、新创意扎堆亮相,浓厚的节日气氛扑面而来。记者巡馆发现,众多参展商已经瞄准了来年的圣诞节、万圣节礼品市场。
桃花坞木版年画是江南地区的民间木版年画,因曾集中在苏州城内桃花坞一带生产而得名,源于宋代的雕版印刷工艺,由绣像图演变而来,到明代发展成为民间艺术流派,清代雍正、乾隆年间为鼎盛时期,每年出产的年画达百万张以上,与河南朱仙镇、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杨家埠、四川绵竹的木版年画,并称为中国五大民间木版年画。
高温铸熔,反复捶打……李贵荣熟练地使用锤子、钳子、模具等工具,通过复杂的工序将黄金白银打造成精美的戒指、镯子等金银饰品。在广西南宁市的“三街两巷”历史文化街区,金狮巷口热闹非凡。循着叮叮当当的打磨声望去,只见多个金银铺档口前满是顾客。他们或沉浸于挑选饰品,或耐心等待订制的饰品。
来源:【中国城市报】辰龙辞岁,巳蛇迎新。农历蛇年将至,全国各地年味渐浓,大街小巷已被亮眼的蛇元素装点。在我国传统文化中,蛇常常被视为富饶及生生不息的象征。丰富的蛇元素手工艺品及文化载体,寄托着人们的美好愿望。
在第八届中国—亚欧博览会上,一系列精美的手工艺品吸引了很多观众的目光,从细腻的手工挂毯到憨态可掬的布偶,再到富有民族特色的刺绣羊毛帽,每一件作品都凝聚了匠人的心血和智慧,它们不仅仅是商品,更是一种文化的传递和表达。
来源:央视网 央视网消息:中国春节如今是联合国假日,全球约五分之一的人口以不同形式庆祝春节。春节文化全球共享,承载着“年味”和创新的各式年货也正火热“出海”,走俏全球。前不久,一条“德国人凌晨排队抢购中国烟花”的短视频在网络走红,视频中的不少烟花产品就来自江西省上栗县。
央视网消息:在浙江杭州市临平区,当地的土灶月饼进入销售旺季。传统方式灶头烘烤而成的月饼承载了水乡百姓记忆里的味道,深受节日市场青睐。洗涤、翻砂、捣碎、和饼皮……一大早,临平区塘栖镇的一家月饼制作工坊里,手艺人就忙个不停,加紧制作一款芝麻馅的土灶月饼。
随着农历蛇年的临近,节日氛围愈发浓郁,一系列蕴含吉祥寓意的蛇元素绣品和文创产品丰富了春节市场,为传统节日增添了独特的文化韵味。记者在一些鲁锦线上生活体验馆发现,新意满满的鲁锦生肖蛇系列文创产品“己柿如意”火热出圈。
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王勃 储璐瑶 洪玲)春节,作为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挂红灯笼的习俗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盼。今年春节期间,崇阳沙坪镇古城村崇阳中宇工艺股份有限公司手工制作的灯笼在市场上掀起热潮,共售出60多万个,为蛇年新春增添了浓郁的喜庆氛围。
中新网新疆新闻4月7日电(再努拉 尼加提)伊宁县有着绚烂的多民族文化,浓郁的民俗风情孕育出了精美的民族手工艺品,在第十三届新疆·伊犁杏花文化旅游季暨“魅力伊宁·和美杏乡”春季文化旅游节庆活动的民族手工艺品展上,精美的手工艺品成为了八方游客购物的热点。
来源:【人民网】人民网西宁6月2日电 (记者甘海琼)佩戴香包作为端午节的重要传统习俗之一,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情感寄托。在过去,人们会在端午节期间佩戴香包,以祈求健康和平安。如今,这些精美的香包已经成为展示传统文化、传递情感的重要载体。
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了,“蛇元素”产品逐步热销。近日,在浙江、山东等地,活泼可爱的蛇年生肖挂件、文创和非遗等,成为市民增添年味的热门抢手货。山东滨州“蛇元素”国潮花饽饽 成抢手货春节临近,对于好“面”的山东人来说,蒸花馍是忙年的重头戏。
当荔波布依族土布遇到生肖文化,赋予了非遗手工艺品更多元的文化生命力,让大家体验到荔波布艺的独特魅力。荔波布依族萌蛇玩偶“上新”。“每年春节,我们都会以生肖为主题创作一批文创产品,今年我们以蛇为主题,创作了一个系列的萌蛇玩偶。